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在自由的門檻上

增加 73 位元組, 3 年前
簡介
此作品描繪一房間的內部,三面牆上有八塊板。左邊的牆上有兩塊板,分別有女性的胴體和森林的圖象;中間牆上的四塊板分別有木板、天空和雲、建築立面的窗戶、金屬的條狀紋理和鈴鐺(馬格利特常用的象徵);右邊牆上的兩塊板分別有火和裝飾花紋。地上右側有一尊[[加農炮]],看似指向畫有胴體的板。而當畫中這門大炮開火,這些畫著熟悉的形象的隔板倒下,我們才能真正地站在「自由的門檻上」。<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qgk4my8.html 知其然 | 馬格利特:這不是一隻菸斗,他也不是一個畫家],今日頭條,2019-05-29 </ref>
第一版本於1929年完成 ,原作尺寸:114.3 cm × 131.4 cm 。畫作標題是其由朋友保羅‧努傑所建議,相信取自[[約翰·布臣]]的小說《祭司王約翰》中的一小段:「黎明的清新空氣就如我血裏的酒。我不自由,但我在自由的門檻上。」<ref>[http://collectie.boijmans.nl/en/collection/2709-(mk) René Magritte |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ref>
第二版本繪於1937年2至3月 ,原作尺寸:238.8 cm × 185.4 cm ,由艾華·詹姆斯委託此作安放於家中舞廳,因此馬格利特將原本橫向的作品畫成直向。<ref>[http://www.artic.edu/aic/collections/artwork/110970 Object Information |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ref>新版本加上房間的天花板,並且看起來更加寬敞。
==影響==
美國作曲家和小號手[[馬克·艾沙姆]]於1983年創作了以此畫作為題的樂曲。由1996年至2008年,[[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在每年美國獨立日誦讀[[美國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時的背景音樂。2000年美國電影《火線衝突》主題曲為該樂曲的改編版本。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