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天松

增加 8,929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张天松(1909-1934),江西省德兴县人,1928年入党。1932年后,历任闽浙赣团省委组织部部长、省苏维埃政府经济部部长等职。1934…”
张天松(1909-1934),江西省德兴县人,1928年入党。1932年后,历任闽浙赣团省委组织部部长、省苏维埃政府经济部部长等职。1934年底牺牲。 [1] 革命烈士,赣东北早期优秀共产党员之一,杰出的工农运动领袖。 [2]
中文名 张天松 出生日期 1909 逝世日期 1934 职 业 革命烈士 籍 贯 江西省德兴县
目录
1 生平经历
2 事迹
▪ 忠诚的革命战士
▪ 睿智的经济能手
生平经历编辑
张天松烈士于1909年7月30日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3月当选为德兴县苏维埃执委会执委,后担任团县委书记。1930年任赣东北特区团委组织部副部长。1930年8月,任赣东北行动委员会委员。1931年3月,任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常委兼经委会主席。1931年9月,党中央将赣东北特区改为赣东北省后,当选为赣东北省首届省苏维埃政府常委兼经委会主席。1932年2月,兼任赣东北省赤卫军总指挥,并负责机关保卫工作。1932年12月11日,在闽、浙、赣省第一次党代会和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委常委、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团成员,兼任省苏维埃经济部长和粮食部长。苏区肃反扩大化时,于1934年年底被以“AB团”、“改组派”等罪名错杀。解放后,平反昭雪。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张天松烈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
事迹编辑
忠诚的革命战士
张天松烈士出生在弋德横三县交界磨盘山下的德兴县万村乡大田村,村后山林茂盛、苍松挺拔,中间有一大块田畈和一条小溪,翻过村庄的后山林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方志敏的故乡。张天松烈士家庭贫穷,共有兄妹7人,他排行老五,也叫五崽,父母很期望家里有个“出头之日”,决心全家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读书。张天松烈士天资聪明,所学诗文背诵如流,成绩屡列前茅。由此,被小梅坞一个绅士盛贤生看中。这个绅士在南昌工作,没有儿子,想招张天松烈士为义子。由于家中生活困苦,其父母被迫答应。1924年,张天松烈士被盛贤生带到南昌读书,在南昌读书期间认识了方志敏,在方志敏的教育启发下,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激发了革命热情,积极帮助方志敏传递《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6年10月,张天松烈士毅然与盛贤生脱离了义父子关系,辍学回乡与方志敏、方远辉、邱灵通等同志一道在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与豪绅地主作斗争,成为了德兴农协领导骨干。同年11月经祝炎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2月4日,祝炎在张天松烈士家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德兴支部,张天松烈士当选为支部委员。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残杀共产党人。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决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先后回到家乡召集弋横德三县党员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号召全体党员深入发动群众,秘密开展“上名字”运动,以村为单位组建农民革命团,积极准备举行武装暴动。不久,方志敏组织发动了震撼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张天松烈士积极参加了暴动,并成为此次暴动磨角桥暴动区一带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尔后,张天松烈士又与方远辉一道在万村一带从事创建苏区的秘密活动,并组织发动了大田、苏家等十八个村子的农民暴动,捣毁了苏家大地主马洪元的反动巢穴,没收其全部财产,并将他游行示众后处决。十八村暴动的成功,首先在德兴竖起了苏维埃的红旗,有力地推动了德兴农运发展,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1930年秋,张天松烈士偕同黄柏共产党员徐火水等人,采取政治攻势瓦解敌军,同时派人打入敌军内部等方法,迫使驻黄柏塘的国民党36旅12连投诚,编入红军四、五、六连,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因张天松烈士功绩显著,上级党委提升他为赣东北特区团委组织部副部长。
  1932年,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组织上任命张天松烈士兼任省直机关赤卫队长,负责机关保卫工作。他带领省苏维埃机关干部转战在横峰葛源和德兴梅溪尚和一带。当赤卫队转到尚和村时,张天松烈士预料敌人会来扰乱,他设计埋伏,作好战斗准备。敌军果然中计,当晚向张天松烈士他们的驻地进攻,遭到赤卫队的猛烈攻击,一举歼敌百余人,收缴枪支百余条。在这场战斗中,由于张天松烈士指挥得当,大战告捷,受到省委表扬,被提拔为省赤卫军总指挥。
睿智的经济能手
张天松烈士在担任省苏主席团成员、执行委员兼经委会主席期间,国民党对苏区实行残酷经济封锁,造成苏区原材料、食盐等物资奇缺,经济非常困难。方志敏对张天松烈士说:“不能做好财政工作,就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要多想办法,广开财源,我们既要抓打土豪筹款的来源,更要抓好苏区的经济建设。”张天松烈士遵照方志敏的指示,全力发展经济。
  在商业贸易方面,张天松烈士排除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以无私无畏的革命胆略,在全国率先开放对“白”区的商业贸易,在“赤”“白”交界的苏区边境村镇设立了19个对外贸易处,与“白”区商人开展商业贸易,进口苏区紧缺物资,出口苏区特产;在信江、乐安河上建立了4个船舶检查局,依法对过往商船征税,并与商船业主开展商业贸易。
  在工业生产方面,张天松烈士发行公债、银行股票、消费合作社股票,引进大量资金用来发展苏区经济,先后在弋阳、德兴、横峰、铅山等地办起了造纸、被服、纺织、织袜、印刷、铸锅、农具、制糖、硝盐等工厂,其中造纸厂就有13个。当时,各厂生产都是手工操作,产量不高。张天松烈士就常常深入基层,了解各县苏区的实际情况,督促各县、区、厂搞好生产管理,精打细算节约原材料,提高产量、质量。因张天松烈士平易近人,深受工人们的爱戴。在他的影响下,各厂的工作人员积极性高涨,生产了大批的生产和生活用品,保障了苏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发展苏区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张天松烈士还指示贸易处和船舶检查局要千方百计从屯溪、上海进口大批洋源兵工厂紧缺的钢管、铜丝、红硝、工具等器材,确保了兵工厂生产的需要,造出了大量武器,彻底改变了赣东北红军初创时“人比枪多、枪比子弹多”的困难局面,为红军的有利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受到省苏维埃政府表彰,方志敏同志称张天松烈士为“工业建设能手”。
  在农业生产方面,紧抓粮食生产,开展科学种田,兴修水利,培育良种,改良土地,并以村为单位组织犁牛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互相调剂耕牛、互相支援农具。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落实了二万斤棉花种植任务,并号召苏区人民种植甘蔗、药材、苎麻、茶叶等经济作物,圈养家禽,确保了苏区人民的生活安定。
  赣东北的经济工作“红色商贸”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他称赞赣东北“有很好的创造”,“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是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称之为“典型的红色根据地”。赣东北省被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
  1933年秋,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中央代表曾洪易疯狂地推行肃反扩大化,对反对、抵制其错误做法的干部实行无情斗争,残酷打击。1933年10月,张天松烈士被其以“AB团”、“改组派”等莫须有的罪名撤销领导职务。但由于方志敏的极力保护,暂时免遭杀害。1934年5月,张天松烈士被下放到横峰葛源制伞厂当会计,同年11月,方志敏奉命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曾洪易趁方志敏不在,以省委书记名义重新控制省委,并于年底将张天松烈士杀害。张天松烈士牺牲时,年仅25岁。1994年,德兴市委、市政府将张天松烈士重新安葬于德兴革命烈士陵园。 [2]
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