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罗卷戏
,無編輯摘要
|}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流传于 [[ 河南 ]] 省 [[ 汝南 ]] 县及河南省 [[ 邓州 ]] 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罗卷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罗戏和卷戏能融为一体的原因,是其唱调多同是宫调式,间或有徵调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间。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同时,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善演武场戏,为了相得益彰,达到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后来群众便直接称为罗卷戏。
2008年6月14日,由 [[ 河南 ]] 省汝南县、范县申报的"罗卷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罗卷戏中的"罗戏":
罗戏源于傩或傩戏。罗戏其音乐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唱腔音乐为综合音乐系统,其中曲牌体与板腔体共存;吹奏乐以俗称"大笛子"的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打击乐除以一般戏曲乐队常备的大锣、二锣、手钹、梆子和鼓板小五件为演奏乐器,还配置有两对大铙和两对大镲,俗称"四大扇"。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演出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传说 [[ 唐太宗 ]] 时期,皇帝和文武百官为了取乐而模仿天宫的仙乐编出宫廷戏,因此罗戏也叫"乐戏"。"罗戏"的主奏乐器是大唢呐(俗称大笛子)所以民间亦称"罗戏"为"大笛子戏"。
罗卷戏中的"卷戏":
罗戏清朝初年流入汝南,戏以唱俗曲曲牌为主,其中尤以"耍孩儿"使用率最高。演唱上是男女同腔同调,只用真声,不用假声。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出演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
卷戏起源于明末时期 [[ 汝南 ]] 县的燕亭店楚铺和戴堂村,它是僧人们在做道场和佛事时吹奏敲打哼唱着的一种音乐,僧人们称之为"卷调",后来又和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与传说故事融合在一起,使"卷调"逐步演变成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卷戏多演出民间传说乡土风情和男女爱情题材的剧目。
罗戏善演武场戏,卷戏善演文场戏,后来艺人们摸索总结,终于把两者合二为一。老百姓统一称其为"罗卷戏"。
===唱腔===
罗卷戏唱腔一般比较深奥,讲究音韵,词格为七十字句,以婉转清新优雅抒情见长。罗卷戏的唱词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即每一大段唱词由一迭一迭的三长一短句组成,类似于 [[ 中国 ]] 古典诗词的词牌,一直沿传至今毫不改变,并且其传统剧目中的唱词都很文雅,专家称这很可能是该剧种鼎盛时文人墨客加盟形成的,绝不类同于其它传统地方戏的顺口溜唱词,很有古老剧种昆剧京戏的味道,却又固守着词牌似的唱法。
===伴奏乐器===
[[File:罗卷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罗卷戏的行当很有特色,生、旦、净、丑样样俱全,可以表演多种性格的人物。各表演行当从不同角度把 [[ 武术 ]] 、杂技、 [[ 舞蹈 ]] 、高跷、 [[ 旱船 ]] 等民间艺术吸收进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表演===
==代表剧目==
截至2008年,罗卷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 [[ 铡美案 ]] 》《南阳关》《李子精临凡》《 [[ 朱洪武吊孝 ]] 》《龙抓熊氏女》《刘金定下南唐》《 [[ 花打朝 ]] 》《四圣归天》为代表的剧目。
==分布地区==
罗卷戏是流传于 [[ 河南 ]] 省 [[ 汝南 ]] 县及河南省 [[ 邓州 ]] 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初河南河南外,罗卷戏还流传于 [[ 河北 ]] 、 [[ 山东 ]] 、 [[ 山西 ]] 、 [[ 陕西 ]] 等省境内。<ref>[http://www.360doc.cn/article/7108612_505779358.html 邓州罗卷戏]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5-10-15 </ref>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罗卷戏是百戏之祖。锣戏源于“傩”或“傩戏”,是由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或举行酬神还愿仪式演变而来的古老戏曲剧种。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载,“罗戏流行于河南,历史悠久”。罗戏创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
[[File:罗卷戏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罗卷戏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抒情言志的方式,更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2.罗卷戏道白多使用当地方言土语和中州韵,唱腔旋律亦与当地民间语音节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
===传承现状===
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学演罗卷戏,传承断代,后继乏人,罗卷戏这个古老稀有的民间剧种随时面临着人亡歌歇、彻底灭绝的局面,造成了传承断代 、后继乏人的现象。
===保护措施===
1988年5月,汝南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整理出版了《 [[ 汝南罗卷戏音乐资料集 ]] 》,对老艺人言传口授的词、曲进行了录音保存。
2004年9月,汝南县召开了"抢救、保护汝南'罗卷戏'打造汝南戏曲曲艺之乡"品牌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罗卷戏"是汝南县特色文化之重点,要全力抢救。
[[File:罗卷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2019年11月,《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 》公布,邓州市孔庄罗卷戏剧团有限公司、范县罗卷戏剧团、汝南县罗卷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获得"罗卷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ref>[http://henan.sina.com.cn/news/z/2015-01-15/detail-icesifvy3792436.shtml 邓州罗卷戏成为“国字号” 村级剧团保护“非遗”] ,新浪网 2015-01-15 </ref>
==社会影响==
2005年汝南代表队演出的罗卷戏《 [[ 打金蛤蟆 ]] 》和《 [[ 海瑞搜宫 ]] 》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金奖。<ref>[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4/luojuanxi.html 罗卷戏] , 博雅特产网 </ref>
2010年3月18日至4月3日,罗卷戏参加了河南(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9年3月21日至25日, [[ 河南 ]] 省 [[ 濮阳 ]] 市罗卷戏剧团受邀参于第四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并带来了罗卷戏《 [[ 太原府 ]] 》。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d0181kb4nf6|480|270|qq}}<center> 题目罗卷戏——付电习</center>{{#iDisplay:m0821cr5sbsh0860su0mep|480|270|qq}}<center> 题目家在邓州-罗卷戏</center>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