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代四大名医

增加 20,19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古代四大名医'''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医分别是李时珍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扁…”
'''古代四大名医'''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医分别是[[李时珍]]、[[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扁鹊'''==
提起扁鹊,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医。扁鹊,原名[[秦缓]],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是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现在的四诊法也是扁鹊创造出来的
[[File:扁鹊3.jpg|缩略图|扁鹊[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668214606&di=3795d14d69deebf781d6d1233bb08797&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1101%2F0dc952a2ad974bacad877f8cc25909e4.jpe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89%81%E9%B9%8A&step_word=&hs=2&pn=5&spn=0&di=91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456579375%2C2356272225&os=304353260%2C969328927&simid=3105810934%2C3834897583&adpicid=0&lpn=0&ln=1914&fr=&fmq=159265813123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1101%2F0dc952a2ad974bacad877f8cc25909e4.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0dcdncac_8aaa9c80b&gsm=6&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源百度网]]]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后扁鹊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弃国来到蓬鹊山太子岩,从医扁鹊游,采药于是山。扁鹊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杀害,蓬鹊山赵人不远千里,从咸阳抱回其头颅,葬在山下,将焦子村和郎家庄合二为一改叫“神头村”, 自此,建庙立祠,世代奉祀。<ref>[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6cac9952e1ea7126fab7e82d68094e7&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ite=baike  读书文摘,2016年] </ref>
==='''遇害经过'''===
秦武王与武士们举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醯]](音西)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剂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醯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李醯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华佗'''==
[[File:华佗4.jpg|缩略图|左|华佗[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02397dda144ad344256fd84d3a20cf430ad85c3?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yNzI=,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E%E4%BD%97/9387?fr=aladdin 来源百度网]]]
[[华佗]]大约出生在[[东汉末年]],华佗从小便专研医术,他是历史上的一位名医,不管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药到病除。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他创制的“[[五禽戏]]”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不仅如此,他还给关羽,[[曹操]]等三国名将治病,名声远扬
==='''早年经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387/359dcfqbtBRZtSF7fRXcjTb8siAjnfajFRBL5iDuBpntgPpMZn_Gqekbl9NMzEEi57MqTDaX7inOoYPPigZlaSO30Cm9onQ9tbkc5Zfrsw  中新网.2014-05-08,引用日期2014-11-05] </ref>
==='''行医历程'''===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后果如所言而亡。
华佗曾经替[[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当时陈登面色赤红心情烦躁,有下属说华佗在这个地方,后来他就命人去请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先请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然后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头的虫子,为他开了药,说陈登是吃鱼得的这个病,告诉他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临走告诉了华佗家的地址,那年陈登36岁,结果陈登果然三年后旧病复发,并派人依照地址寻找,可是华佗的药童告诉陈登的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结果陈登去世的。<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387/290fQVTQg4eDdM3gfY0U2CllD63i1B6xUUxVwWf59Wd1Kz1WFb7D7vjqI1Hzd63ZIDg-Ca-e1dChTkjoqnb0VkuZL3Lu4FnSRd7LT6BJnA5floK0KIOZ20w4RkhjULE 中国网.1970-01-01,引用日期2014-08-26] </ref>
在周泰受重伤时,华佗医好他,所以后来有人向曹操推荐华佗时就说:“江东医周泰者乎?”
[[File:华佗5.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d338744ebf81a4ce2d54fe7d42a6059252da63d?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5Mg==,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E%E4%BD%97/9387?fr=aladdin 来原百度网]]]

[[黄疸病]]流传较广时,华佗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亩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是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说完,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来了。
==='''死因之谜'''===
华佗以医术为业,心中常感懊悔(中国封建社会中医生属于“方技”,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得病(头风)沉重,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华佗说:“这病在短期之内很难治好,即便是长期治疗也只能延长寿命。”华佗因为离开家太久想回去,于是说:”收到一封家书,暂时回去一趟。“到家之后,就说妻子病了,多次请求延长假期而不返。之后曹操三番五次写信让华佗回来,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华佗自持有才能,厌恶为人役使以求食,仍然不上路。曹操很生气,便派人去查看;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便赐小豆四千升,放宽假期期限;如果欺骗,就逮捕押送。结果华佗撒谎,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经审讯验实,华佗供认服罪(汉律:1.欺君之罪;2.不从征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其中一个说法是:《[[三国演义]]》中曹操让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来给他治疗多年的头痛,但华佗认为曹操的病因需要劈开头颅,加以麻沸散麻醉,动大手术,多疑的曹操认为华佗想趁机杀害他,便以刺杀的罪行将华佗关押拷打致死。<ref>[《[[魏书 华佗传]]》: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ref>
=='''李时珍'''==
[[File:李时珍6.jpg|缩略图|李时珍[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e3e6709c93d70cf533dd29ef2dcd100bba12b59?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xMTY=,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97%B6%E7%8F%8D/80855?fr=aladdin 来源百度网]]]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写了“[[本草纲目]]”,这部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出身于医药世家,23岁随其父学医,刻苦专研,为了解草药的特性,尝遍百草,后人将他称为“药圣”。李时珍为了自己心爱的医术,放弃了达官显贵的生活,终学有所成
==='''人物生平'''===
===='''随父学医'''====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

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0855/afcdISbUKErGHh2PeKTgNqIcGjfeeWz0fV3p1eJl58ELsSJu9x7p-a7JSLmsZ-XbU5B59zuXRQHkxYIh1roNGK3Fd9jIt4LRSSYpcy9A-MJSsEbwVx2h 网络孔子学院,引用日期2014-08-24] </ref>
===='''为太医'''====
[[File:李时珍7.jpg|缩略图|左|[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af2b2119313b07e181bf1090cd7912397dd8c09?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5Mg==,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97%B6%E7%8F%8D/80855?fr=aladdin 来源百度网]]]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3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这期间,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包括《本草品汇精要》。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知识。 [
===='''东璧堂行医'''====
[[File:李时珍8.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2166d224f4a20a4a6885eeb93529822720ed00c?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4MA==,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97%B6%E7%8F%8D/80855?fr=aladdin 来源百度网]]]
东璧堂是李时珍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从太医院还乡后创立的堂号,辞官返乡后坐堂行医,致力于对药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间,以自己的字——东璧为堂号,创立了东璧堂。
===='''潜心著述'''====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 。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0855/afcdISbUKErGHh2PeKTgNqIcGjfeeWz0fV3p1eJl58ELsSJu9x7p-a7JSLmsZ-XbU5B59zuXRQHkxYIh1roNGK3Fd9jIt4LRSSYpcy9A-MJSsEbwVx2h 网络孔子学院,引用日期2014-08-24] </ref>
=='''张仲景'''==
[[File:神医张仲景1.jpg|缩略图|张仲景[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2deb48f8c5494ee9451190f20f5e0fe99257eb0?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yMjA=,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4%BB%B2%E6%99%AF/66566?fr=aladdin 来源百度网]]]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6566/8a870Q_ob8cN2_bRgjd7xA_EX42FbiFyH-4CwMCkf8HFPJzezq4bFA_3d_xTaCrGCqA3v78UXN9rBsFwqaFDQTFdbQ7Q9rzrNRO6YNavUQ 河南文化产业网.2015-07-20,引用日期2015-08-07] </ref>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中医“方祖”张仲景(生卒年月不可确考)
[[File:张仲景伤寒论2.pn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043ad4bd11373f03c6a7989a90f4bfbfbed044a?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4MA==,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BC%A0%E4%BB%B2%E6%99%AF/66566/0/f2deb48f8c5494ee9451190f20f5e0fe99257eb0?fr=lemma&ct=single#aid=0&pic=d043ad4bd11373f03c6a7989a90f4bfbfbed044a 来源百度网]]]

东汉末医学家.名机,诞生於河南南阳县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所倡六经分证和治原则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闲宝践的基本准绳。
==='''著作'''===
1、《伤寒杂病论》 (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6566/32556SCyxlrfqUfnFdIN0mqiCNnCh9kHhxoxsrli6QzRxQPKbHw6-QKtxX-2lO59Ydu_53Utm6QtQvK1ShCUkqmFx17LFR6YwwgExpBI5g 网易.2004-11-18,引用日期2017-03-30] </ref> 。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视频'''==
{{#iDisplay:g0776rgbycs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43,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