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陵庙

增加 10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黄陵庙 ''' 位于中国 [[ 湖北省 ]][[ 宜昌市 ]] 夷陵区三斗坪镇 [[ 三峡大坝 ]] 下游长江南岸,2006年被列为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黄陵庙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占地 [[ 积2 积]]2 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860平方米,有山门、戏楼、禹王殿、祖师殿、武侯祠、白骨塔、放生池等建筑。主体建筑禹王殿为明 [[ 万历 ]] 四十六年(1618年)重建,面阔五间(18.45米),进深五间(16.2米),重檐歇山顶,殿内 [[ 木雕 ]] 及天花 [[ 彩绘 ]] 极为精美,殿内 [[ 楠木 ]] 柱上还能看到清代两次(1860年和1870年)长江洪峰淹没的痕迹。
==基本简介==
黄陵庙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历史 [[ 文化遗产 ]] ,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黄陵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昔日飘摇欲坠、杂草丛生的 [[ 古刹 ]] ,经维修整治已经焕然一新,成为金碧辉煌、橙香醉人的文化场所。铎铎风铃似乎还在述说着 [[ 江1870 江]]1870 年的那场大水,而巍巍禹王殿则又在见证着新一代大禹人根治 [[ 长江 ]] 洪水,高峡出平湖的壮举。在橙黄桔红季节,黄陵庙周围十里橙香,硕果累累。这里是三峡柑桔集中产区之一,著名的宜红橙就产于此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陵庙,夷陵区政府对于黄陵庙的修缮和保护从未间断过,从1977年起就正式成立了黄陵庙文物管理处,开始了对黄陵庙的保护工作。1980年代初,原宜昌县(现为夷陵区)政府就多方筹措资金130余万对黄陵庙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进入21世纪,已经是国家重点 [[ 文物保护单位 ]] 的黄陵庙又进行了一次的大规模维修。
==历史沿革==
[[ 历史 ]] 上有关黄陵庙的传说很多,“黄陵”之称也令人费解。黄陵庙原名黄牛庙,据《 [[ 宜昌府志 ]] 》载:此庙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而建于春秋 [[ 战国 ]] 时期。清 [[ 同治 ]] 甲子年(1864年)的《续修东湖县志》载:“峡之险匪一,而黄牛为最,武侯谓乱石排空,惊涛拍岸,剑巨石于江中”,又曰“神像影现,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因而兴复大禹神庙,数千载如新。”黄陵庙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从后来的一些史料上可以切摸到它的发展脉络。
黄陵庙中尚存一块 [[ 诸葛亮 ]] 为重建黄牛庙而撰刻的《黄牛庙记》,乃碑文云:“……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 ==参考文献==
110,8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