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6
次編輯
變更
大窑遗址
,创建页面,内容为“ 大窑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约33千米的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石器制造场遗址…”
大窑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约33千米的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石器制造场遗址。
大窑遗址有多处燧石岩脉露头,遗址区内地表散布有大量的石渣、石块、石片等,发现了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文化遗物。大窑遗址出土石器工具有石锤、石片、石核、龟背形刮削器等,石器的单体形状较大,原料为燧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草原地区旧石器标本的特色 。大窑遗址的发现把内蒙古人类活动历史推前到60—70万年前,证明了内蒙古阴山地带曾有远古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研究中国文化发源和旧石器时代石器文化的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 。
1988年1月13日,大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
大窑遗址年代为70万年—1万年前,分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依据石器类型,将晚期定名为“大窑文化”。
20世纪70年代,大窑遗址被内蒙古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发现。
973年,大窑遗址二道沟被发现。
1976年,内蒙古博物院对大窑遗址二道沟进行首次发掘。
1978年,内蒙古博物院对大窑遗址二道沟进行第二次发掘。
1986年,内蒙古博物院对大窑遗址11号洞穴、25号洞穴进行发掘。
2011年开始,内蒙古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大窑遗址进行区域调查和考古发掘 。
== 遗址特点 ==
'''分布规模'''
大窑遗址是由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和隧石构成的小山,占地面积2平方千米,隧石质地坚韧,适于制造石器,山下有土坡 。大窑遗址11号洞穴遗址高3米、深6米。大窑遗址25号洞穴遗址高2米,深2米—4米。
'''地层堆积'''
大窑遗址层剖面清楚,地层构造上为黄土,下为红土。
大窑遗址二道沟按堆积性质可分为原生地层和坡积地层。原生地层共有6个自然层,其中至少包括3个文化层,石制品全部出土于第1、2自然层;坡积地层按埋藏年代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
大窑遗址四道沟包含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从下往上依次为:四道沟地层底层14.6—13.4米,处于第四纪下更新统上部,出土的文化遗迹、遗物为旧石 器时代文化早 期(第一阶段末期 );地层剖面13.4—6.9米,处于中更新统与上更新统之间,出土的文化遗迹、遗物为旧石器时代文化早期 (第二阶段);地层剖面6.9— 3.9米,地层年 代为128—300万年前之间,出土的文化遗物为旧石器时代中期;剖面深度3.1—3.9米,处于上更新统晚期,该界线及以上地层中出土的文化遗物为旧石器时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