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臭氧层

增加 30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臭氧层破坏==
地球各地臭氧层密度大不相同,在[[赤道]]附近最厚,两极变薄。北半球的臭氧层厚度每年减少4%。现在大约4.6%的地球表面没有臭氧层 <ref>[https://new.qq.com/omn/20200430/20200430A0O52B00.html?pc 万幸!北极超100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空洞,最近补上了],腾讯网,2020-04-30</ref> ,这些地方成为臭氧层空洞,大多在两极之上。
==氟里昂破坏观点==
1973年,[[美国]][[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首次提出氟里昂对臭氧层有影响。氟里昂是一种氟氯烃,在[[冰箱]]和[[空调]]器中已经做了20多年的制冷剂。但是当时没有学者测试臭氧层厚度,也没有多少臭氧层研究,各国政府没有在意。
臭氧层空洞是在做南极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些研究在地面和空中一起测量,由各国合作测量。最著名的是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在[[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引起科学界和政界的注意 <ref>[http://green.sohu.com/20100917/n274997744.shtml 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组图)],搜狐,2010-09-17 </ref>
同时持氟里昂破臭氧层观点的[[学者]]认为,南极上空之所以会出现臭氧层空洞是因为当地的极度寒冷所至。他们认为云层中粒子无论属何性质,由什么构成,当其表面温度低于-73摄氏度时,任何形式存在的氯转都会发生转变为活性氯的化学反应。当[[南极洲]]处于暖季(11月~3月)时,南极上空臭氧层中的氯化合物只受到[[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分解缓慢。但当进入酷寒的[[冬季]](4~10月),其气温可达-88.3摄氏度,云层中冰冷的粒子此时便成了释放活性氯的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就更大破坏了南极上空臭氧,因此出现臭氧层空洞。
2009年11月30日科学家新发现臭氧层破洞保护了南极,因为破洞引发空气流动的循环变化,使得南极地区的[[风力]]较以往增强百分之十五,该强风有效地把地球暖化来的影响隔离;因此除了南极西部之外,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可免于地球暖化的伤害,并由观察由1980年代起,有些地方的[[冰]]已增加了百分之十。不过南极大陆西部并没有受到保护,仍受到地球暖化的严重冲击,造成[[冰山]]融化崩落。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247,4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