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七里亭遗址

增加 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七里亭遗址 ''' 位于 [[ 浙江省 ]] 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2013年5月列入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置境域==
七里亭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白莲村西山自然村北七里亭,这里濒临太湖,处在太湖的滨湖平原和天目山脉的交会处。遗址北面为绵延的低丘“陇岗”,南面为流淌不息的泗安塘。全新世以前,这里应该是一片 [[ 森林 ]] 茂密、水源充足、 [[ 食物 ]] 丰富又能防止水旱侵袭的福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以采集渔猎为生的早期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 经初步勘探确定是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50米的“陇岗”形 [[ 旧石器时代 ]] 的古人类遗址。2005年9月-2006年1月, [[ 考古学家 ]] 对七里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600余平方米。
==文物遗存==
遗址剖面可分成上、中、下三个大文化层,共发现800多件 [[ 刮削器 ]] [[ 砍砸器 ]] 、手镐等打制石器。其中,上、中文化层的年代从12.6万年前一直延续到99万年前,其年代贯穿了整个中更新世。下文化层年代为早更新世的晚期阶段,距今至少一百万年。 发掘区域的地层可划分为19个堆积层,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石制品分析,初步划分出上、下文化层,表土下的第2—5层为上文化层,厚100厘米,属于下蜀土堆积,而下蜀土下的第6—13层则为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厚度约600厘米,为下文化层堆积。包括采集标本及东晋墓内填土中发现的石制品在内,共发现约760件石制品,其中上 [[ 文化 ]] 层的石制品约210件,主要以石核、石片为主,少量断块,石器只有宽刃类中的刮削器和砍砸器及球形器等,不见尖刃类等其他石器;下文化层约530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砍砸器、刮削器、手镐、 [[ 尖状器 ]] 、石砧、 [[ 石锤 ]]等。 上、下文化层的石制品岩性有砂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石英岩、[[燧石]]等多种,以砂岩、石英砂岩为主。除少量石核外,上文化层的石制品个体较下文化层小,下文化层的石制品多粗大而厚重。剥片技术基本采用锤击法,大多数石核以砾石为原料,石核与石片自然台面居多,但打击台面也有一定比例,剥片方式有单向、转90度角、多向及沿周边剥片 等。
上、下文化层的石制品岩性有砂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石英岩、燧石等多种,以砂岩、石英砂岩为主。除少量石核外,上文化层的石制品个体较下文化层小,下文化层的石制品多粗大而厚重。剥片技术基本采用锤击法,大多数石核以砾石为原料,石核与石片自然台面居多,但打击台面也有一定比例,剥片方式有单向、转90度角、多向及沿周边剥片等。上文化层的石核有125件,石片68件,宽刃类13件、其中刮削器10、砍砸器3、球形器4、断块4件。石片的个体相对较小,形态上以 [[ 梯形 ]] 石片居多,部分石片的远端宽度很大,大多未经修理成器,有少量的打击台面,半锥体明显,背脊特征大多有纵向交脊。
下文化层的石核约220、石片约100、宽刃类约80件,其中刮削器约30、砍砸器约40件,尖刃类中手镐5、断块123件。其中以砍砸器最有特点,一种如T4:63者,在砂岩的一端向较凸的砾面进行二次修理,形成略呈弧状的单凸刃砍砸器;另一种砍砸器10件,器体呈斜覆斗状,刃部均位于覆斗状原材底面的一或两边,而相对较小的一端成为把握 [[ 石器 ]] 的部位,这种砍砸器可以认为是七里亭遗址的典型器。另一类重型石器是手镐,但数量很少,其特征与在该县调查所得的手镐无二致,均在砾石或岩块的一端用锤击法修理成正尖的尖刃,尖刃形状为小圆头形的钝尖。发现的2件石砧有磨蚀,尽管没有发现碰砧法特征明确的石制品,但提示七里亭遗址有可能存在着用碰砧法打制石器的技术。
==文物价值==
七里亭遗址的发掘,对进一步了解西苕溪旧石器遗址的分布规律、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环境以及对南方砾石工业的深入研究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对探索砾石工业的区域性特征也有着重要的 [[ 学术 ]] 价值  七里亭遗址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把[[古人类]]在浙江省境内劳动、生息的历史提前了100万年;也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对早期人类的分布、扩散和适应生存行为的研究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七里亭遗址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古人类 ==参考 化遗存,把古人类在浙江省境内劳动、生息的历史提前了100万年;也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对早期人类的分布、扩散和适应生存行为的研究有重大的学术意义。献==
125,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