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普陀宗乘之庙

增加 10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普陀宗乘之庙 ''' ,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 [[ 乾隆 ]] 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位于 [[ 河北省 ]][[ 承德市 ]] 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南侧,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1982年,普陀宗乘之庙作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几座庙一起被 [[ 国务院 ]] 批准列入 [[ 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名单。1994年12月,以普陀宗乘之庙与其他几座庙所组成的“外八庙”与 [[ 避暑山庄 ]] 一起被列入到 [[ 世界文化遗产 ]]
1961年3月4日,普陀宗乘之庙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以北的狮子沟北坡、须弥福寿之庙西侧。乾隆帝《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载,该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这座庙宇是乾隆为了乾隆三十六年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而建,乾隆在庙中立御制碑《普陀宗乘之庙碑》纪念。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最辉煌、规模最大的庙。这座庙宇是仿照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建,因而又俗称“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借译)和“布达拉”(音译)语出同源,意为“观音圣地”。
乾隆帝《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南海大士的普陀道场有三个,一个在 [[ 印度 ]] (南海普陀寺),一个在西藏(布达拉宫),一个在浙江定海(普陀山)。乾隆帝本想仿照南海大士在印度的最早的普陀道场修建,但该道场的形制难以考察,而 [[ 西藏 ]][[ 布达拉宫 ]] 都纲法式具备,乃仿照布达拉宫兴建了普陀宗乘之庙。
万法归一殿是该庙的主殿,为举行集会和庆典之所。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在该殿举办藏传佛教学位考试。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正月十四日,在该殿举办送祟活动,该庙全体喇嘛在该殿集中念经。 [[ 清朝 ]] ,蒙古各部首领来该庙进香者甚多。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在万法归一殿接见回归的 [[ 土尔扈特 ]] 部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办大规模讲经祝寿活动。
1932年,美国 [[ 芝加哥 ]] 举办 [[ 万国博览会 ]] ,财阀洛克菲勒为招睐参观者,于1930年采纳了 [[ 瑞典 ]] 学者斯文·赫定建议,派人对万法归一殿实测实绘,在芝加哥制做出一个与该殿大小相同的模型。洛克菲勒又在中国搜集大批佛像和法器,于1931年使用专轮运到芝加哥,在复制的万法归一殿内展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瑞典建筑师麦克思·吴雷和几位专家成立了一家基金会,已经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手中购买了当年复制的万法归一殿全部构件,准备在 [[ 斯德哥尔摩 ]] 国际文化研究中心组装复建。麦克思·吴雷曾在1989年到承德同主管部门协商,对万法归一殿进行实地考察。
1961年,普陀宗乘之庙被列为 [[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94年,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
21世纪初,在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上的“御座楼”推出了民族 [[ 宗教 ]] 歌舞《普陀之光》,展现了普陀宗乘之庙落成、皇帝庆寿、土尔扈特部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该歌舞每天上午在“御座楼”为游客表演。 ==参考文献==
121,4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