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普陀宗乘之庙

增加 26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1982年,普陀宗乘之庙作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几座庙一起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4年12月,以普陀宗乘之庙与其他几座庙所组成的“外八庙”与[[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到[[世界文化遗产]]。
1961年3月4日,普陀宗乘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www.wenbozaixian.com/portal/show_room/companylist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名单通知 ],文博在线</ref>
==历史==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以北的狮子沟北坡、须弥福寿之庙西侧。乾隆帝《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载,该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这座庙宇是乾隆为了乾隆三十六年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而建,乾隆在庙中立御制碑《普陀宗乘之庙碑》纪念。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最辉煌、规模最大的庙。这座庙宇是仿照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建,因而又俗称“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借译)和“布达拉”(音译)语出同源,意为“观音圣地” <ref>[http://www.thecover.cn/news/4489211 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 ],封面,2020-6-17</ref>
乾隆帝《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南海大士的普陀道场有三个,一个在[[印度]](南海普陀寺),一个在西藏(布达拉宫),一个在浙江定海(普陀山)。乾隆帝本想仿照南海大士在印度的最早的普陀道场修建,但该道场的形制难以考察,而[[西藏]][[布达拉宫]]都纲法式具备,乃仿照布达拉宫兴建了普陀宗乘之庙。
113,4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