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圣寿宝塔

增加 37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圣寿宝塔''',又名三峰寺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境内的塔坪山上,是一座石制仿木楼阁式佛塔。该塔始建于1096年,于1117年建成。该塔通高27.4米,共有7层,平面呈八角形,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2006年,圣寿宝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news.fznews.com.cn/fzsync/2020-05-24/1738072008275.shtml 长乐圣寿宝塔:昔看郑和下西洋 今见海丝再辉煌],福州新闻网 , 2020-5-24</ref>
==历史==
塔身位于塔基正上方,整座塔身由下至上层层内收,各转角立8尊剔地起突的造型各异的金刚雕像。塔门用弧形石块叠涩做圭角形券门。一层入口位于正东方向;第二层至六层均各有两个出入口,其中第二层、第四层和第六层的方向相同,都开在正南和正北方向;第三层和第五层的方向相同,均开在正东和正西方向。顶层开有四个出入口,分布在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向。塔心设有石阶梯可由一层入口进入。该塔穿过塔外壁在塔心内开辟楼梯甬道,阶梯方位逐层有所变化:由塔外平座通过外壁塔门,上石阶梯进入塔心小平台,然后石阶呈90度折而往上出另一方向的外壁塔门到达上一层塔身外平座,由塔身外进入,随后又穿出塔身外。阶梯甬道宽度不大,仅容2人通过,平座也仅能容一人通过。塔内楼梯[[天井]]顶部用混肚石块做圭角券状,随阶梯依次抬高叠涩,承托横梁形成上层楼层。七层塔室的顶棚还有一根[[月]]形横梁。
第一层塔壁上额压地隐起的浅浮雕十六飞天乐伎,地栿减地平钑题材为佛教[[故事]]对弈、骑龙、凿石、出海,此外还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浮雕;该层塔身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面各设有3个券门佛龛,其中中间为内凹壶门佛龛,龛内菩萨像已经遗失,左右压地隐起小佛龛,南面佛龛上额线刻双钩楷书“雁塔”两字。该层其余塔身四面各雕2排4列小佛坐像,共计200尊。第二层以上的转角倚柱用数段石块垒叠的刻凹棱圆柱,柱础作圆饼形柱;各面外壁均开凿一壶门佛龛。龛下方有浮雕仰莲石墩,上方浮雕两个[[莲花]]形石臼。塔心内壁也开有壁龛。第二层南面塔门上方挂一华帝牌式样、阴刻有“圣寿宝塔”的石制方形[[匾额]]。第六层和第七层外均镶嵌有一块石碑,各刻有建造该塔时的捐资情况,以及具体建成时间 <ref>[https://www.sohu.com/a/130169779_349456 4月起,长乐的圣寿宝塔、“郑和碑”、登文道码头等海丝遗产保护管理将有法可依] ,搜狐 ,2017-3-24 </ref>
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为混肚石叠涩出檐。二层以上设腰檐、平座、栏杆,用角柱、[[抬梁式]]铺作层承托出檐挑角,转角倚柱头上置额枋。角柱上施转45°方向安栌斗,斗底隐约有皿板痕迹,斗欹较高,底部外张。从栌斗上出两跳角华栱,栱头卷杀无瓣,栱头上部为垂直[[直线]],下部为一段连续曲线。补间铺作一朵,四铺作单杪偷心,直接从混肚石下部挑出一跳华栱,上置散斗承托方形罗汉枋,跳头上直接以罗汉枋连接。阑额与罗汉枋之间、罗汉枋与檐部之间为鼓弧状混肚石。铺作层上设腰檐、平座。各层腰檐仿木建筑做出装饰,做出瓦垄,屋面盖瓦覆以筒瓦,筒瓦华头为狭瓣莲花华头,仰瓦用板瓦,檐头用重唇板瓦。有封檐板,檐角有升起,装饰有有龙头咧嘴式斗拱,翼角起翘,每层腰檐的戗脊以筒瓦扣脊,近翼角处脊上遗留有四个圆柱形矮座墩和榫孔。腰檐上为外走平座和勾阑,其中勾阑是后期维修所加。
塔刹是[[金属]]的束腰葫芦刹,塔顶顶端覆以数重铁钵作基底,上置宝盖和[[葫芦]]。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58,6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