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昙石山遗址

增加 28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昙石山遗址'''位于中国[[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地处闽江下游北岸,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lishi.xuexila.com/wenshibaike/16853.html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介绍],学习啦,2016-12-26</ref>
[[遗址]]总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1954~1996年对其进行了8次发掘,揭露面积约1700平方米,其文化堆积层可分为两层,下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遗址的主要堆积层,上层为[[青铜时代]],相当于商周时期。发掘清理出房基1处、墓葬76座、陶窑11座、祭祀坑2个、壕沟2条,出土人骨架三十余具,陶器、[[玉器]]、[[石器]]、骨器、贝壳等一千二百余件。考古发掘显示昙石山遗址是一处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昙石山遗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内涵丰富,现已将其所代表的文化命名为“[[昙石山文化]]”,其特征与台湾[[高雄]][[凤鼻头遗址]]所代表的凤鼻头文化有相似之处。
==遗址介绍==
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西南、濒临闽江北岸的小山岗上,1954年1月,在修建闽江防洪堤取土中发现。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自1954年至1996年底,先后经过8次发掘,第一次发掘由华东[[文物]]工作队和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进行,以后7次先后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福建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或单独进行发掘。发掘总面积累计1600平方米,先后发现房基1处,灰坑98个,墓葬68座,祭坑2处,陶窑基8座,以及灶坑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玉石器、骨牙器、牡蛎器等1200多件。因出土器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且类似遗址都集中分布于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所以学术界把此类文化遗存命名为“昙石山文化”。为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昙石山遗址自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8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厚度一般在1米左右,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称“贝丘遗址” <ref>[http://www.china.com.cn/city/zhuanti/hxlnx/2008-06/11/content_15745639.htm 闽侯昙石山 马尾船政],中国网, 2008-6-11 </ref>
==遗址文化==
昙石山文化遗址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1996年,在原址建立[[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