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州府

增加 8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台州府.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台州府</big>[http://p1-q.mafengwo.net/s12/M00/B0/00/wKgED1uQ7j2AGY2YAAL3QuGj9vI52.jpe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440x26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440x260%2Fquality%2F10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sales/2712239.html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 台州府 ''' ,中国 [[ 明清 ]] 时设置的府  明朝洪武初年,改台州路置,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初领五县:临海县、黄岩县、天台县、仙居县、宁海县。成化年间,以黄岩县和温州的乐清县地,析置太平县。终明一朝,共领六县,辖境约当今浙江省临海、台州、温岭、仙居、天台、宁海、象山等市县地。1912年废
[[明朝]]洪武初年,改台州路置,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初领五县:临海县、黄岩县、天台县、仙居县、宁海县。成化年间,以黄岩县和温州的乐清县地,析置太平县。终明一朝,共领六县,辖境约当今浙江省临海、[[台州市|台州]]、温岭、[[仙居县|仙居]]、天台、宁海、象山等市县地。1912年废。
==地域划分==
[[ 明太祖 ]] 洪武元年(1368年),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清沿明制,圣祖 [[ 康熙 ]] 元年(1662年),隶浙江省绍台道,7年(1668年),隶宁台温海道,11年(1672年)隶台海道,24年隶宁台道;世宗 [[ 正4 正]]4 年(1726年),隶宁绍台道。1913年废。府治 临海(在今浙江省临海市)。辖区东滨东海,西连金华、处州2府,南邻温州府,北通宁波府,西北与绍兴府接壤。
==防御建筑==
具有 [[ 军事 ]] 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 [[ 城墙 ]] 。位于临海市老城区。始建于南朝, [[ 北宋 ]] 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重建。后元代统治者下令拆毁各地城墙,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得以幸免。历代均有修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 [[ 瓮城 ]]
府城平面呈方形,城墙周长6287米。西、南二面沿江城墙长2370米,现存高度一般为7米,下宽9米,上宽4米。保存有四座城门、瓮城及八座马面。城墙内芯为宋代原构,按城砖规格可明确区分宋代以后的历代加修层面。由于城区地面不断淤积,宋代城墙已有2.5米沉于地表以下。
东墙1615米于1956年被拆除。北墙长2300米, 系20 系[[20 纪90 纪]]90 年代在原墙基上重修。
因灵江经城外西南两面东流入海,而海潮汛位亦达城西6公里,故在城墙修筑中极其注重防洪措施。如城门在大木门外侧设有防洪闸槽;城墙马面的迎 [[ ]] 面做成圆弧形或斜形,以减少江水冲阻力;西南城墙外侧固以捍城、内侧加筑护城,以增强防洪能力。城墙夯土做法亦极为讲究。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