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璟碑

增加 24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详细介绍==
宋璟碑,是我国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所以也称“颜鲁公碑”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e2619050102xfsa.html 宋氏墓地颜鲁公碑],新浪博客,2018-1-4</ref> 。该碑现坐落在邢台市桥西区李村乡东户村乡中学院内,原系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该碑高4.08米,宽1.6米,厚0.47米,碑的正面、阴面和左右两侧均刻有颜真卿书写的盈寸楷体,洋洋三千余言,尽述宋璟“历仕三朝,刚直不阿”的荣耀事迹。碑首呈半圆形,[[浮雕]]缠尾四龙,矫健雄浑。碑额为方形,正中阴文篆书“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个大字。原有仰首贔屃碑座,上刻褡裢花纹,庄严稳重,今已逸失。碑文题后结衔:“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在唐代,立碑颂德之风极盛。[[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宋璟的第四子宋浑任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颜真卿是其部下。宋浑便与颜真卿商量为其父立碑之事,并准备上奏唐玄宗,要求“御制碑文”。可是就在这时,宋浑因贪赃枉法被贬官,流谪贺州,建碑之事“缘此中止”。
事隔二十一年后,到了[[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二月,宋璟之孙宋俨为“追念祖父德业”,重议为祖父宋璟立碑之事,再请颜真卿撰写碑文,并由昭义军节度观察使薜嵩主持,命权知邢州刺史封演“购他山之石,曳以百牛,潺刻字之工”。经过“半岁”,碑始成,并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九月二十五日,将碑立于宋璟墓前 <ref>[https://www.sohu.com/a/190006175_99958487 【历史】关于沙河宋璟碑的前世今生] ,搜狐,2017-09-05 </ref> 。宋俨是宋璟第七子宋华之子,建碑时正任苏州刺史。
是碑初立时,前后两面及碑右侧皆刻文,左侧无字。大历八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后,因“尝思前文疏漏”,就又写了一篇增补碑文,想请宋俨将其补刻于碑左。但宋璟的第八子宋衡此时又因“居官坐赃”被贬谪沙州,后又在保卫[[敦煌]]的战斗中城陷被俘,此事又被搁置。直到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十一月,唐蕃和好,宋衡被吐蕃以“二百骑尽室护归”长安。这时年已七十岁的颜真卿才又重新增写碑文,于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春,补刻于碑之左侧。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