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471
次編輯
變更
金华府城隍庙
,無編輯摘要
金华府城隍庙始建于 [[ 北宋 ]] 治平元年(1064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清同治年间又重建。2003~2004年间大修,基本恢复旧貌。此外在城隍庙的北面有原赤松乡石耕背村的助廉厅,西面有东市街92号、96号古民居,均为迁建于此的清中期典型的浙中厅堂建筑。
城隍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727平方米。共三进,依次为门厅、戏台和正厅,左右有廊庑十二楹,又厢房十一间,屋顶均为硬山顶。庙内的梁、枋和牛腿等木构件 [[ 雕刻 ]] 精湛,尤其是两个穹窿藻井十分精美。
==历史由来==
金华府城隍庙位于金华市区明月巷,创建于北宋治平元年,清 [[ 同治 ]] 年间重建。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院落式组群建筑, [[ 建筑面积 ]] 为2096平方米。
==布局结构==
城隍庙共三进,依次为门厅、戏台和正厅;左、右廊庑十二楹,又厢房十一间。整组建筑群的屋顶均为硬山顶。梁、枋和牛腿等木构件 [[ 雕刻 ]] 精湛,尤其两个穹窿藻井十分精美,门厅的藻井以百余朵雕刻 [[ 牡丹 ]] 的枫栱盘旋至顶。系浙江保存较好的一处府城隍庙。
==文物保护==
城隍庙,199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市政府为发掘弘扬古婺州文化对府城隍庙进行了修缮复原,在尽可能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恢复性的修缮工作,整体建筑雕梁画栋,工艺精致。近年来已经成为金华旅游、观光和 [[ 娱乐 ]] 的一个景点。也为金华市民增添了一处休闲的好地方。
==建筑风格==
金华府城隍庙位于金华市区明月街与马路里交界处,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木雕、 [[ 石雕 ]] 和砖雕工艺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主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五间门厅及 [[ 鲁班 ]] 仙师庙、三间大殿及东西耳殿、凸字形戏台、东西各十三间厢房、五间后殿,副轴线上为两进文武百官厅,各五间。
其中门厅和戏台的藻井、天花 [[ 设计 ]] 巧妙,制作精湛,为省内所罕见。1997年该庙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 [[ 专家 ]] 罗哲文、吕济民、谢辰生等曾专程前往考察。
2003-2004年间金华府城隍庙经过大修,恢复了 [[ 历史 ]] 风貌。此外在城隍庙的北面有赤松乡石耕背村的助廉厅,西面有东市街92号、96号古民居,它们都是清中期典型的浙中厅堂建筑,由于旧城拆迁而移建于此。
==规模之大==
金华府城隍庙为一组建筑群,规模较大,整体建筑的天花、砖雕、藻井制作工艺精致,具有较高的 [[ 艺术价值 ]] ,为研究明末清初建筑及其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实例。城隍庙以大门和戏台的藻井及木雕独步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