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嘉兴子城

增加 30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嘉兴子城'''又名子墙,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市中心,南北分别至府前街和中山东路,东西分别至建国南路和紫阳街,占地7.5万平方米。
子城即嘉兴最早的城垣 <ref>[http://zj.people.com.cn/n2/2016/1124/c186936-29358881.html 古典诗词中的嘉兴子城(上)],人民网,2016-11-24</ref> ,也是嘉兴建城的[[标志]],始建于[[三国]]吴黄龙三年(231)改由拳县为禾兴县时,唐末至五代时于子城外拓建州城(亦称大城或罗城),子城遂成为历代行政中心(衙署)所在。按明[[万历]]《嘉兴府志》及崇祯《嘉兴县志》所载,子城周围二里十步,高厚均一丈二尺,城内的嘉兴府衙由府门(上建谯楼,内有钟鼓)、仪门、戒石亭、正堂、后堂和知府、同知诸宅等组成。[[辛亥革命]]后改为军队营房(俗称西大营),抗战胜利后为嘉兴青年中学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浙江省荣军复员军人疗养院,即今浙江省荣军医院(或称嘉兴市第三医院)。
==基本内容==
嘉兴子城,为嘉兴最早的城垣。城内历为县、府、军、路、府的衙署。元代在子城正门上建一楼,名“ 丽谯”。谯楼,明代两次重建。现存子城谯楼及东西两侧城墙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是浙江省现存[[城墙]]上唯一的古城楼。城门为拱券门,高5.4米,跨经4.5米,拱券用砖联锁平砌,上建一[[城楼]],平面为三间带回廊,二层 重檐歇山顶,梁架为五架梁带双下廊。前檐三间均设格扇门,后檐明间为格扇门,两次间置格扇窗,二层四周均为格扇窗。城楼西墙嵌有《重修嘉兴府治碑记》。嘉兴子城是嘉兴历代府衙的所在地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
嘉兴子城建于三国吴黄龙三年(231),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子城周长二里十步,高、厚为一丈二尺,占地7.5万平方米。唐末由于子城外兴建了罗城,故原城改称子城(另说原在子城周围遍植[[梓树]],先前叫梓城,后讹化为子城)。从三国至[[清代]],子城均为嘉兴( 秀州)府衙或军治所在地,据光绪 《嘉兴府志》称,元代 子墙正门有丽谯,宋时城上建天王殿、 箭楼等建筑。子城谯楼重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砖木结构]]三楹楼房,重檐歇山顶,花式屋脊, 四铺水小脊,发戗如意头,戗角雕刻龙头,回廊飞檐,具有我国古代楼台特殊。城东有箭垛,至今仍保存完好。现存的子城及谯楼是1990年重修,长约百米,垣墙为砖石结构,城上设有 垛口,下置城门,门为木质,门口有石狮镇守。登城远眺,禾城风貌、南湖烟雨尽收眼底。旧时沿子城外有 锦带桥,河旁植梓树,景色优美,唐代刘禹锡、宋代[[张先]]、深括、陆蒙老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陆蒙老《披云阁》诗云:“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 飘花。云烟断处沧江阔,一簇楼台十万家”。子城在太平天国时曾建听王府,1860年6月太平天国忠王 李秀成部队的听王陈炳文、护王陈坤书等攻占嘉兴,第二年陈炳文大兴土木,在此建造七进听王府,到1864年嘉兴被潘鼎新、[[程学启]]攻陷时也尚未竣工,可见其工程之浩大。八十年代,在中山路的姚氏旧宅中还发现过8幅太平天国[[壁画]] <ref>[https://www.sohu.com/a/319587176_99895646 嘉兴子城,最古老的城中建筑,承载了多少嘉兴人的回忆 ],搜狐,2019-06-10</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67,9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