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慎

增加 2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杨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 [[ 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 (12月8日)。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他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杨慎的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红看了极为赞赏,复命拟《过秦论》,其祖父读了之后,自矜谓:"吾家贾谊也"(陈文烛《杨升庵太史年谱序》) 。有一天,他的父亲和叔父们观画,问升庵曰:"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升庵略加思索,立即写诗云:"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他十三岁时,就随父入京师,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其《黄叶诗》,轰动京华。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并称杨慎为"小友"。
杨慎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后因母亲去世而回乡守丧,服丧完毕后又出任 [[ 翰林修撰 ]]
===移疾求退===
嘉靖二年(1523年),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充纂修官。
杨慎利用给朱厚熜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朱厚熜。如对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张锐、于经等人,由于大肆行贿,朱厚熜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杨慎在经筵讲课时,便特地选出《尚书》里《金作赎刑》这一章,对朱厚熜讲道:"圣人赎刑之制,用于小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 [[ 朱厚熜 ]] 听后很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
特别是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突出表现出杨慎的"叛逆"风骨。当时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后,按照皇统继承规则,朱厚熜要承认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朱厚熜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这样,皇统与家系就成了当时内阁大臣纷争的议题。当时,张璁、桂萼等新贵为迎合上意,攀附权奸,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睿宗(兴献王朱佑杬),德高望重的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为此,杨廷和被迫辞官归里,杨慎一再上书辞职,不愿与张、桂等"无耻小人"同列共事。对此,刚愎自用的朱厚熜非常生气,他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朱厚熜更加震怒,使用暴力镇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 杨廷和 ]] [[ 朱厚照 ]] 驾崩、朱厚熜未至时,曾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他裁撤许多冒滥军功的官员。至杨慎被贬后,被裁撤的挟怨者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在路上埋伏,要伺机杀害杨慎。杨慎知道后,一路小心防备,到临清县时这些人才散去。他扶病上路,骑马走了近万里,非常疲惫,等抵达永昌卫时,险些无法病愈。
===流放滇南===
嘉靖五年(1526年),杨廷和患病,杨慎得以短暂回家探视,杨廷和非常高兴,病也就好了。杨廷和病愈后,杨慎又返回永昌。听说寻甸的安铨、武定的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僮和步兵一百多人,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副使张峩用计击破叛军,平定叛乱。
嘉靖八年(1529年),杨廷和在新都去世,年七十一。杨慎请求巡抚欧阳重替他请命回乡葬父,获准后赶回新都治丧 。此后,或暂回 [[ 四川 ]] ,或在 [[ 云南省 ]] 城,或停留于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员善待。
朱厚熜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常问及杨慎近况,大臣则回答杨慎"老病",朱厚熜才稍觉宽慰。杨慎听闻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纵酒自娱,游历名胜。 《乐府纪闻》称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终朱厚熜一世,六次大赦,杨慎终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
5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