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则天

增加 1,49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reign1 = 690年-705年
}}
 
'''武曌'''<ref name="qtwj96">《[[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ref>({{bd|624年|2月25日|705年|12月16日|catIdx=W武}}),[[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皇帝|女性皇帝]]'''{{efn|1=歷史上除武則天外也曾另有兩位因其他原因而不被廣泛承認的女性“皇帝”,她們分別是北魏的[[元氏 (北魏孝明帝女)|元氏]]和[[唐高宗]]在位时代的[[陳碩真]]。}}。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武則天|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朝|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孝明高皇后|杨氏]]為隋朝宗室[[杨达 (隋朝)|楊達]]之女<ref>山西與川北所言有齟齬,世系待考,存疑</ref>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efn|《[[新唐书]] 卷七十六 列传第一》:“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ref name="qtwj96"/>{{efn|曌([[汉语拼音]]:{{lang|pinyin|zhào}}),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ref>《旧唐书》卷六《则天后本纪》;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四“尊号”条:“秦汉已来。天的儿子但称圣上,无别徽号。......则天以女主临朝,苟顺臣子一时之请,受尊敬之号,自后由于故事。”</ref>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 出家与再入宮 ==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才人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出家|剃髮]][[出家]]。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週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與身為[[比丘尼]]的武氏相遇。當時與蕭淑妃爭寵的[[王皇后 (唐高宗)|王皇后]]知悉後,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氏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蕭淑妃]]。{{efn|《[[舊唐書]]·卷五十一·后妃上》:“初,武皇后貞觀末隨太宗嬪御居於感業寺,后及左右數為之言,高宗由是復召入宮,立為昭儀。”}}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二十七歲的武氏[[還俗]],再度入宮。入宮前武氏已經懷孕,入宮後生下兒子[[李弘 (唐朝)|李弘]]。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後宮]]中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謠言,流傳王皇后與其母柳氏(宰相[[柳奭]]之姊,[[柳宗元]]同族)請來[[巫師]],企圖用[[魘鎮]]之術將武昭仪詛咒而死亡。這謠言在無證據下傳到高宗之耳,高宗大怒,並將其母柳氏趕出皇宮,而且欲將武昭仪陞為一品[[宸妃]](唐朝後宮[[四夫人]]中本來並無宸妃此封號,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額已滿,唐高宗為了武氏,才創宸妃封號),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不久,道德敗壞的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勾結武氏,得知高宗欲行廢皇后而立武昭仪消息,聯絡本已貶官不得再進的[[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人向唐高宗不斷請求立武昭仪為-{R|后}-,造成群臣支持的表象,廢立之意遂再次萌生。
 
==軼事==
作为一个女皇,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武则天畜养男宠应该说主要是为了显示女皇的威权。二张入侍后,武则天已年满七十三岁,就算生活优裕,养生得法,服用春药,也难使一个老妪返老还童。她这是在向众人炫耀:既然男子为帝可以有成群的嫔妃。,女子登基也应该有侍奉的男宠。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女人为帝绝无仅有。她一位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专制时代,想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是“树大招风”,面临孤军作战的艰难。为使臣民信服,就要人为地、主动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尊严。她在所有的领域内都要行使同男性皇帝一样的权利,都要享受同男性帝王一样的利益。因此,在“性”的问题上,她也要效法男性帝王了。即使不是为了“性欲”,她想拥有几个可以安慰寂寞、稍解老来忧愁的年轻异性,在贵为天子的她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武则天究竟养了多少男宠呢?史书记载她“面首三千”
{{Start box}}
{{s-hou|[[唐朝|大唐]]||624年||705年}}
{{S-reg}}
{{s-before|[[唐睿宗]]|李旦|rows=2}}
{{s-title|[[唐朝君主列表#武周|武周皇帝/唐朝君主]]|690年-705年}}
{{s-after|[[唐中宗]]|李顯|rows=2}}
|-
{{s-title|[[中國君主列表|中國君主]]|690年-705年}}
|-
{{End box}}
==參考文獻==
{{reflist}}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