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顶缆车

增加 12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山顶缆车 ''' [[ 英语 ]] :Peak Tram)是 [[ 香港 ]] 开埠后第一种运作的机动公共 [[ 交通工具 ]] [[ 亚洲 ]] 第一条 [[ 缆索铁路 ]] ,于1888年5月30日起运作至今,来往香港岛中环 [[ 花园道 ]] 和太平山炉峰峡。
==系统运作==
山顶缆车的路轨全长1.4公里,坡度为4至27度, [[ 海拔 ]] 为28米至396米,车站包括花园道总站、 [[ 坚尼地道站 ]] [[ 麦当劳道站 ]] [[ 梅道站 ]] 、白加道站及山顶总站,来往两座总站的车程约8分钟。
山顶缆车依靠直径44毫米及断裂应力139公吨的 [[ 钢缆 ]] 拉动,路轨轨距1520毫米,此轨距属于俄罗斯铁路普遍采用的宽轨,也是香港唯一采用宽轨的 [[ 铁路 ]] 。由于山路狭窄,山顶缆车大部分路段只铺设单轨,但在梅道站和白加道站之间设有双轨,可供两列缆车交汇上落。一列缆车由两个车卡组成,因为中间有一段是双轨,两列缆车能够同时以相反方向行驶。每小时可以载客2,800人次。
==历史==
=== 兴建===
香港开埠初期,往来太平山至中环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轿。1882年2月32日,立法局议员伍廷芳率先提议在香港岛兴建电车系统,获立法局议员兼任 [[ 香港总商会 ]] 主席奇利赞臣(F. B. Johnson)和议,并且于同年7月2日提出规划草案,于10月由立法局特别委员会审核,最终于1882年2月9日通过《建筑车路条例》(Professional Tramways Ordinance)。计划发展6段电车路线,惟因为财团只对连接中环花园道至太平山炉峰峡的路段有兴趣,故此当局于1883年11月3日修订条例,率先发展山顶缆车。
发展山顶缆车的财团除了奇利赞臣本人,还包括苏格兰商人芬梨史山缆车铁路公司。工程于1885年9月开展,至1888年5月30日早上8时,山顶缆车由时任香港总督德辅主持剪彩仪式启用;当日共接载600名乘客,而其首年客流量达150,000人次。
1920年代,山顶道(今旧山顶道)启用前,山顶缆车是唯一直接连接中区与山顶的交通工具。
=== 战前发展===
在山顶缆车通车后至1926年前,山顶缆车车厢座位分为三种:头等,仅英国 [[ 殖民地 ]] 官员和太平山居民(均为白人)使用;二等:为英国军人及香港警务人员;三等:其他香港居民。通车时的来回收费分别为港元4.5毫(头等)、3毫(二等)及1.5毫(三等)。于1908年至1949年期间,车厢首排两个座位预留予香港总督及夫人专用,背后挂上了“此座位留座予总督阁下”(Reserved for the Governor of Hong Kong)的铜牌。
1926年,山顶缆车机房的控制机组由原先的 [[ 蒸气涡炉 ]] 推动更改为使用 [[ 电力 ]] 推动,并且兴建了架空电缆。
香港日占时期,由于山顶及半山区在香港保卫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山顶缆车 [[ 服务 ]] 一度停顿达半年,至1942年6月25日才恢复,而山顶缆车车身亦在庆祝70周年后转为 [[ 绿色 ]]
=== 战后发展===
1959年,设72座的全 [[ 金属 ]] 缆车车厢投入服务,亦即现今全自动化身,而1977年的香港 [[ 旅游 ]][[ 邮票 ]] 和首日封载有山顶缆车。 ==参考文献==
111,8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