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铃木清顺

增加 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56年,正式当上导演的岗位,拍成《港的干杯胜利在我手中》,用的仍是铃木清太郎的名字,直到58年的《黑暗街的美女》才改名为铃木清顺。
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电影界流行青春片热潮,并由松竹率先起用新进导演如大岛渚、筱田正浩、吉田喜重等。石源慎太郎原著、以刻划年轻人的性与暴力为题的畅销小说《太阳的季节》又带动了"太阳族映画"的兴起,带头拍摄的是日活公司,名为"日本动作系列",铃木清顺负责制作的正是这系列作品,故事内容多是黑帮仇杀的公式化桥段,承继了荷里活三、四十年代的"hard-boiled"风格,但却用上鲜明的色彩,情节更加夸张,不讲逻辑,甚至带点荒谬的味道,有种"无国籍、无内容的nonsense感觉"。很快地,铃木清顺便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被冠以"异色导演"的称号,先后拍成《 [[ 杀手烙印 ]] 》、《东京流浪客》、《肉体之门》、《刺青一代》、《河内的卡门》、《野兽之青春》、《暴力挽歌》等经典黑帮片、情色B级片。
1967年,日活陷入财政危机,社长堀久作指责铃木清顺"不断拍摄叫人不明白的电影,并非是一个好导演,而不可解的电影乃日活之耻",借口把他解雇了。这件事后来发展成一场轩然大波:电影导演、评论家和学生组织纷纷发起示威行动,支持铃木,铃木又正式向东京地方裁判署入禀,控告日活损害他的个人名誉,要求后者赔偿738万日圆及在全国三大报刊上刊登道歉启事。日活在处理这件事上显得进退失据,前后矛盾,先是下令封杀铃木的电影,但后来却又上映他自《肉体之门》之后的作品;堀久作指责铃木每片必亏,却又没有派人上庭作供。事情扰攘了三年,铃木终于接受了日活的庭外和解建议,得回100万的解雇赔偿。日活又刊登了对解雇铃木的遗憾声明,另解除禁制令,并让国立东京近代美术馆借用37部铃木的作品举行他的回顾专辑,但铃木本人却因而被各大电影公司列入了黑名单达十年之久。不过,这件事却间接催生了大批新生代的日本导演"自主化",后来并成立了"ATG映画"(ATG是"艺术电影院联盟"Art Theatre Guild的简称),拍出一系列极具个人风格的优质电影,可说是日本自主电影的黄金时期,而铃木最后也在ATG的支持下,于1980年拍成杰作《流浪者之歌》。影片获选为《电影旬报》十大电影的第一位及柏林影展的评审团特别奖。
1,1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