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同古城墙

增加 2,30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绍 编辑 墙体“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

编辑
墙体“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楼、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四门外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各门上还建“箭楼”或二层“匾楼”。



历史
编辑
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 北方锁钥”之誉。
清顺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严重破坏。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墙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2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