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地铁

增加 10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地铁.jpeg|有框|右|<big> 地铁</big>[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170524/s_f4bf5bca5e5d45a3b0dcf2f7dc38cbe3.png 原图链接][https://news.mydrivers.com/1/533/533695.htm 来自 快科技 的图片]]]
''' 地铁 ''' [[ 铁路运输 ]] 的一种形式,目前在 [[ 中文 ]] 的词意上有两种理解,但均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关:
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 [[ 城市轨道交通 ]] 系统,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Subway、underground)的简称;许多此类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运营 [[ ]] 本,可能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
指涵盖了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U-Bahn 、rapid transit),在台湾多称为捷运;除了定义1之外,也包括高架铁路(Elevated railway)或路面上铺设的铁路。 [[ 中国大陆 ]] 的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中规定了地铁必须拥有专有路权且与其他运具线路无平交,以作为区分 [[ 轻轨 ]] 运输系统的主要特征。
==定义==
一般来说,现代的地铁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在城市内部运行的大客流量、主要以 [[ 电力 ]] 驱动的轨道交通,换言之,该系统须主要在城市内部运行,服务城市; 
*拥有独立路权,运输时不为其他交通系统所干扰。
 *班次密集,在白天的 [[ 频率 ]] 一般在10分钟以内一趟。 根据这个定义,地铁无须完全建于地下,可以位于地面或 [[ 高架桥 ]] 上;亦无须采用重轨(重量大于每米30千克的铁轨),如使用轻轨(重量小于或等于每米30千克的铁轨)能做到以上几点的,应当也能算成地铁, [[温哥华架空列车| 温哥华高架车组 ]] (博览线早期用ICTS Mark I轻轨车组);至于是采用钢轮或是胶轮,是传统的两根轨道或是跨座式、悬挂式单轨、是用第三轨或是接触网、是自动驾驶或是有人驾驶、轨距几何,都不影响这个定义的适用。
==历史==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 [[ 伦敦大都会铁路 ]] ,是为了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里程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到了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铁,位在伦敦塔附近、穿越 [[ 泰晤士河 ]] 的伦敦塔地铁(Tower Subway)。但这条铁路并不算成功,在运营数个月后便因新通车的伦敦塔桥取代了大部分的旅运量而废线。现存最早的钻挖式地下铁路则在1890年开通,亦位于伦敦,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最初铁路的建造者计划使用类似缆车的推动方法,但最后用了 [[ 电力机车 ]] ,使其成为第一条电气化地铁,即现时北线的一部分。早期在伦敦市内开通的地下铁亦于1905年全数 [[ 电气化 ]] 。现存最早的越江地下铁路于1886年开通,位于利物浦,以连接利物浦市中心与河对岸的伯肯黑德码头区。 1896年,当时奥匈帝国的城市布达佩斯开通了 [[ 欧洲 ]] 大陆的第一条地铁,共有5千米,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国巴黎的 [[ 巴黎地铁 ]] 在1900年开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法文直译意指“大都会铁路”)是从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译过去的,后来缩短成“métro”,所以现在很多城市轨道系统都称Metro。 [[ 苏联 ]] 的地铁也顺理成章,称作метрополитен,简称Метро。
至于 [[ 亚洲 ]] 第一条地下铁则是日本 [[ 东京地铁 ]] 的银座线,于1927年开始通车。
246,7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