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双盖蕨

增加 4,19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edical}}[[File:双盖蕨001.jpg| thumb|right|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10/43985faf30d94a91ae9ec9d953acfd4c.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97139581_445407 图片来自搜狐网] ]]'''双盖蕨''',根状茎长而横走或横卧至斜升,直径3-4(-8)毫米,黑色,密生肉质粗根,先端密被鳞片,蹄盖蕨科植物。 * 中文学名:双盖蕨* 拉丁学名:Diplazium donianum* 别 称:大克蕨、大羽双盖蕨、细柄双盖蕨*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亚 门:[[真蕨亚门]]* 纲:薄囊蕨纲<ref>[https://www.zhihu.com/topic/20518905/intro 双盖蕨] </ref> * 目:水龙骨目* 科:蹄盖蕨科* 属:双盖蕨属* 种:双盖蕨* 分布区域:[[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植物形态== 根状茎长而横走或横卧至斜升,直径3-4(-8)毫米,黑色,密生肉质粗根,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质厚,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有细齿;叶近生或簇生。能育叶长达80厘米;叶柄长25-50枥,直径2-3毫米,禾秆色或褐黄禾秆色,基部褐黑色,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渐变光滑,上面有纵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40厘米,宽15-25厘米,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通常2-5对,同大,近对生或向上互生,斜向上,基部1对有长约2-4毫米的短柄,向上的近无柄,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 10-20厘米,宽3-5厘米,先端长渐尖,通直或 上弯呈镰形,基部圆楔形或近圆形,边缘下部全缘或微波状,向先端多少有锯齿或圆齿,干后常反卷;中脉下面圆而隆起,上面有浅纵沟;侧生小脉两面明显或上面略可见,斜展或略斜向上,每组有小脉3-5条,纤细,直达叶边。叶近革质或厚纸质,干后灰绿色或褐绿色;叶轴灰褐禾秆色,光滑上面有纵沟。孢子囊群及囊群盖长线形,斜展或略斜向上,通常离中脉向外伸展,达离叶边不远外,少有与小脉等长,每组叶脉有1-3(-4)条,基部上出一脉上的双生,较长,其余的较短,单生于小脉内侧。孢子赤道面观半圆形,周壁透明而稍宽,具少数褶皱,表面具不明显的颗粒状纹饰。 ==主要价值== 【药 名】:双盖蕨 【拼 音】:SHUANGGAIJUE 【来 源】:为肿足蕨科植物双盖蕨的全草。 【功 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 治】:用于黄疸、外伤出血、蛇咬伤。 【性味归经】:微苦、寒;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 名】:大羽双盖蕨(《中国主要植物 说蕨类植物门》)梳篦叶、大克蕨(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拉丁名】:原植物双盖蕨Dipiazium donianum (Mett.) Tard. Blet.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中药化学成分】:含植物蜕皮松(Phytoecdysones)。 【价值】:全草:微苦,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黄疸,妇女痛经及腰痛,外伤出血,蛇咬伤。 ==相似物种== 粤北双盖蕨D.splendens Ching形体近本种,但羽片基部狭楔形,叶轴和主脉下面疏生红棕色小鳞片。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 ==生长环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溪旁,海拔350-14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徽(歙县)、福建(南平、宁德、长乐、南靖)、台湾(台北、宜兰、桃源、南投、嘉义、台东、屏东)、广东(阳山、博罗罗浮山、惠阳、肇庆鼎湖山、信宜)、香港、海南(白沙南高岭、琼中五指山、东方尖峰岭、保亭尖岭、陵水尖山)、广西(罗城、金秀大瑶山、百色、那坡、贺县信都、平南、上思十万大山)、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西畴、河口、屏边、金平、西双版纳、沧源)。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北部、缅甸、越南及日本南部(种子岛以南、琉球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 ==参考文献=={{Reflist}}[[Category:371 植物形態學]]
7,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