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班牙式站台

增加 1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西班牙式站台 ''' (Spanish solution)源自1930年代至今 [[ 西班牙 ]][[ 巴塞罗那 ]] 地铁流行采用的 [[ 站台 ]] 布局,因此亦称巴塞罗那解决方案(西班牙语:Solución Barcelona)。这一设计充分利用列车的双边车门,因此多见于 [[ 通勤铁路 ]] [[ 城市轨道交通 ]] 系统的车站,尤其是客流量较大的换乘站。
其基本布局是如右图所示,中央的一个 [[ 岛式站台 ]] 和两侧的一对 [[ 侧式站台 ]] 。列车停靠时两侧均有站台,双侧开门。两侧的站台一边站台只供乘客下车,而另一边相反供乘客上车或候车用。例如,可以设计为中央的站台供乘客下车,两侧的站台供乘客上车,从而使上车和下车的客流相分离,增加了通勤效率。
尽管西班牙式一词理应是代表最先应用这款设计的地方,甚至其名称亦受到欧洲部分地区铁路应用(例如 [[ 德国 ]] )。但纽约地铁的钱伯斯街站于1913年就已经被建造成这种站台布局(4面5线、3岛2侧)。
此外,各地 [[ 游乐园 ]] 内的高架轨道运具或游具,亦经常使用此种站台布局进行上下客分流。
==台湾==
[[ 台湾 ]][[ 小人国主题乐园 ]] [[ 小火车 ]] ,为西班牙式站台布局的一种呈现,故可提高上下客效率,故人多时,可将班次 [[ 密度 ]] 提高至不到一分钟一班。
台铁西部干线的 [[ 彰化车站 ]] (1905年设站,1958年改建),改建后其第一站台及第二站台,亦为此种站台之典型代表,但由于台铁无法同时开启两侧车门,大多数只开第一站台侧车门;其后的中坜车站及新左营车站和志学车站在改建后也采用了此一设计,不过这三个车站其实都不是因为加速上下客而 [[ 设计 ]] 这样的站台布局,而单纯因地形限制,且新左营并未真正使用。内坜车站的新第二站台与旧第二站台间虽然夹有一条路线,但只是为了要变换站台,并非作为同时上下客之用。而在2016年启用的平溪车站第二站台,与原先的第一站台也是此种站台布局,在旅客人潮众多时即使用上下车分流的模式。
==日本==
[[ 日本 ]] 也有类似的例子,例如小田急小田原线新宿站的地下站台,以及名铁 [[ 名古屋 ]] 本线的名铁名古屋站都是2轨1岛2侧的布局,但该地亦未有专门的 [[ 术语 ]] 去描述这个设计。东急东横线的涩谷站在地下化前也有类似的布局。在 [[ 大阪 ]] 则有阪急电铁的梅田站,站内一共有九线。
JR中央、总武缓行线的 [[ 西船桥站 ]] 都是一样,但中间的 [[ 轨道 ]] 作为由该站开出之列车专用轨道。山手线的 [[ 涩谷站 ]] 则是原有岛式站台不敷使用后在外侧加建站台,不过原有站台则封掉一侧,形同两个侧式站台的运用。 ==参考文献==
113,6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