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内湖线

增加 34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台北市捷运工程局面对各方的质疑与建议,自1996年起,除了1993年核定的行政院核定案以外(即中运量架空系统),又陆续提出高运量架空化、高运量地下化、中运量地下化等系统的方案A、B、C、D、E的五个修正案,其中方案A、B的高运量+中运量系统,于1999年决议删除。前台北市长[[马英九]]于2000年6月21日赴市议会,在第八届第十三次临时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捷运系统内湖线替选方案”专案报告。其后依议员的要求下,进行了第二次的民调,但民调结果却遭到质疑。市府邀请[[学者]]与[[专家]]开会提供意见,认为民调结果仅作为参考,仍应回归[[专业]]上的考量。2001年1月9日第八届第十七次临时大会第三次会议,二读通过赞成市府所建议的行政院核定案(即中运量架空化系统),另外也提出增设松山机场站的修正案。行政院于2001年8月1日审议通过此一提案,延宕了七年的争议终于画下句点。
内湖线工程由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内湖人一片反对中运量、议员质疑[[庞巴迪]]无法承接马特拉胶轮系统之际,以远低于其他对手的328亿6999万9996元得标。但至2009年中,五次追加减预算后预算已高达593亿7867万4251元,预估到完成时会高达667亿元 <ref>[http://news.sohu.com/20090704/n264981958.shtml 台北捷运内湖线正式通车 耗资六百六十七亿台币],搜狐,2009-07-04 </ref> ,为得标金额之两倍。
2010年5月12日监察院提出纠正指出,以小绑大之土建绑机电的发包策略不当,且决标前未审查厂商资格,导致无法选择机电系统厂商,机电厂商亦无法参与公平竞争;决标后也未审慎办理履约及勘查作业,以致营运后事故频传;且文湖线从规划到完工历时20余年,预算也从1989年议会通过的新台币247.66亿元预算,一直追加到637亿元,而[[机电工程]]随物价调整部分还没纳入,未来经费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如果比较每公里造价,1989年原核定采架空[[设计]],每公里造价27.22亿元,后因中高运量争议、路线变更、增设松山机场站及物价调整等,2009年通车营运核算每公里造价增为43.05亿元,增幅达58.18%,显见捷运局办理内湖线规划设计、施工及履约管理过程并不周延。
内湖线工程原本预定于2008年6月完工,然而由于内湖地区地下管线复杂,先前土质评估失误。康宁路压力箱涵不得在防汛期施工,加上包商与下游厂商间出现纠纷等因素,造成施工进度落后,预定通车时程约延后一年。
内湖线从计划到通车耗时共22年,共历经许水德、[[吴伯雄]]、[[黄大洲]]、陈水扁、马英九、郝龙斌共六位市长,动工到通车共7年。原预定1996年通车营运,也因种种因素而延宕至2011年8月28日才能全面验收通车,为台北捷运各路线中延宕最久的路线。与木栅线串连后成为全[[世界]]最长的中运量[[胶轮路轨系统]](共25.7公里) <ref>[https://www.lengmenjun.com/post/5d0c8112fe98b93a74d51959 最长的中运量胶轮轨道系统记录:台北捷运文山内湖线,中国台湾],冷门菌,2019-06-21</ref>
==视频==
<center>{{#iDisplay:t0885uwuuz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250,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