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孔雀尾

增加 3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孔雀尾''',也称为凤尾鱼、彩虹花鳉、虹鳉、古比鱼等,是花鳉科花鳉属的一种热带鱼,雌雄鱼的 [[ 体型 ]] 和色彩 [[ 差别 ]] 较大,成年雄鱼身体瘦小,体长3-4厘米,体色绚烂多彩、体型优美;成年雌鱼体长5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3以上,各鳍均较雄鱼的短。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br>孔雀尾作为观赏用鱼引入世界各国。 [[ 性情温和 ]] ,能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寿命较短。<br>
在人工培育下,孔雀花鳉产生了许多品系,最具代表性的有礼服、草尾、金属、蛇王、蕾丝、银河、美杜莎等品系。
https://www.tuliu.com/read-75843.html
== 分布范围 ==
原产地:北美洲、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以及巴西北部。<br>引入地区: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https。<ref>[https://www.tuliu.com/read-75843.html 土流网]</ref>
== 形态特征 ==
孔雀尾体延长,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雄鱼身体瘦小,体长3-4厘米,雌鱼体长6厘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3以上,各鳍均较雄鱼的短。前部略呈楔状,后部侧扁。雌鱼的腹部膨大圆突。头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侧位;眼间区及吻背颇为平直。口小,斜裂,下位;口裂远不及眼前缘的下方。体被有大型的圆鳞;纵列鳞26-28;背前鳞11-13。雄鱼背鳍鳍条常会延长,雌鱼则小而圆,背鳍软条数7-8;雄鱼的臀鳍第3、4、5鳍条特化而成一延长的交接器,交接器仅略长于腹鳍长,雌鱼则正常的扇形,起点在背鳍起点略前,鳍条数8-9;胸鳍鳍条数13-14;腹鳍腹位,鳍条数5;雄鱼尾鳍外形变异很大,随品系而有不同;雌鱼则大多呈长圆形。<br>体黄褐色,具有金色 [[ 光泽 ]] ,但体色的 [[ 变异 ]] 很大,常具有鲜丽的橘黄色或蓝青色斑纹。成长后雌鱼的体色较单调而半透明,如同大肚鱼一般。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多为单一银灰色,尾鳍上虽有一些花纹,均没有雄鱼的鲜艳。<br>孔雀尾体形娇小,其身上的图案五彩缤纷,有的形如字母,称外文孔雀;有的像蛇纹,称蛇皮孔雀;有的似豹皮,称豹尾孔雀,等等。背鳍较长,尾鳍宽而长,约占全长的1/2以上,尾柄长度大于尾柄高度,背鳍软条 7-8,臀鳍软条8-10。其身体及背鳍、尾鳍的颜色五彩缤纷,主要有红色、蓝色、黑色、黄色、绿色、虎皮色及杂色等。尾鳍和体腹上有蓝红色圆斑,其 [[ 周围 ]] 有淡色花纹,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此得名。 <br>雌鱼身体较粗壮,最大体长可达7厘米左右,体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鳍和尾鳍的颜色较雄鱼逊色得多,多为单一银灰色,尾鳍上虽有一些花纹,但没有雄鱼的鲜艳,雌鱼的各鳍均较雄鱼的短,而体长约为雄鱼的2倍。<br>孔雀尾身体后部侧扁,尾巴形状多样而又 [[ 艳丽漂亮 ]] ,根据其尾鳍的形状,可分为上剑尾、下剑尾、双剑尾、琴尾、针尾、圆尾、旗尾、扇尾、三角尾、尖尾、长尾、齿尾、大尾等品种。各品种之间相互杂交又产生了纷繁多样的后代,所以孔雀鱼尽管品种繁多,但很难找到两尾完全相同的孔雀鱼来,这也正是孔雀鱼的魅力所在 。https。<ref>[https://www.tuliu.com/read-75843.html 360问答]</ref>https://www.tuliu.com/read-75843.html
== 栖息环境 ==
栖息在温暖的泉水和杂草丛生的沟渠、运河。出现在各种栖息地,从低海拔浊度高的池塘、运河和沟渠到高 [[ 海拔 ]] 原始的山区溪流。能容忍宽的盐度范围,但需要相当温暖的温度(23-24℃)和有植被的平静水域。
== 生活习性 ==
孔雀尾性情温和,能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 [[ 寿命 ]] 较短。孔雀鱼为杂食性小型鱼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 [[ 强韧 ]] 。孔雀鱼适应性很强,在没有调温和充气设备的水族箱中生活良好。能耐16℃低温和耐受较脏的水质,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氢离子浓度39.81-63.09nmol/L,pH值7.2-7.4的水质,也能适应中性质。<br>
吃浮游动物,小昆虫和碎屑。主要吃昆虫,包括蠓科昆虫、摇蚊、家蚊、双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
https://www.tuliu.com/read-75843.html
== 繁殖方式 ==
雄性孔雀尾(Poecilia reticulata)臀鳍特化成生殖足,来供体内受精使用。雄鱼会不断追逐雌鱼,与雌鱼交配。雌鱼可以储存精子供以后受精使用,并可能每四个星期生产一次。怀孕的雌鱼特徵是臀鳍与腹鳍之间有黑色三角色块。经过四到六周的怀孕期後,雌鱼会生下20-40只幼鱼。双亲都不会照顾幼鱼,甚至还会吃自己的幼鱼(FishBase, 2006)。 <br>孔雀尾容易辨别雌雄。雌鱼腹部比较大,在肛门前方有一块 [[ 透明 ]] 的胎斑,在快生殖的时候胎斑成黑色。而雄鱼的特点就是腹部较小,瘦长,最关键的就是其臀鳍演变出交接器,用于 [[ 繁殖 ]] 时候输送精子用。所以雄鱼的臀鳍前方的几根鳍条比较粗大。而雌鱼的臀鳍则是均匀的。<br>'''环境'''<br>孔雀尾繁殖不分季节,即使是冬季也能正常生产。孔雀鱼的繁殖周期在环境 [[ 允许 ]] 的条件下,约一个月可以繁殖一次,且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因此也有“百万鱼”之称。而小鱼在养殖3-4个月之后,就具备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繁殖温度应该保护在为26-28摄氏度,应比适宜温度稍高。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以保证小鱼的生存,然后按1雄比4雌的比例放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 [[ 受精 ]] <br>'''选种'''<br>孔雀尾的繁殖培育可以说是孔雀鱼饲养中的主 [[ 旋律 ]] ,要培育出优良的子代鱼,必须经过层层严格选拔,优胜劣汰,而最终达到理想状态。孔雀鱼的品质优化要从选取种鱼开始,专门挑选那些品系特征明显而且健康的鱼只来做种鱼,严格分缸交配,待到产子完成后,要对子代鱼进行淘汰,这样一次次的繁殖,一次次的淘汰,直到达到理想 [[ 状态 ]] 为止。 <br>水温25度左右比较适合孔雀鱼,一般一尾雌鱼一生可产仔4-7窝,但出现高质量仔鱼的机会随着雌鱼体质,鱼龄和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3-5个月时的雌鱼所生出的F1,F2,F3质量较高。所以,在成鱼阶段要挑选出适合的种亲鱼。<br>虽然养到2-3个月可算成鱼,但对雌鱼而言,此时用来做种鱼还为时过早。过早交配,会使雌鱼个体成长受影响而且产仔数量和质量都不会太理想。如果交配之前是将雌雄鱼分缸饲养的,一般在交配时,选择两个半月左右的雄鱼和三个半月的雌鱼为好。因为这时雄鱼处在精力旺盛时期,雌鱼也已成熟。这样最后产出的仔鱼 [[ 质量 ]] [[ 数量 ]] 都较佳。 <br>'''临产'''<br>孔雀尾到了临产阶段会表现出很明显的 [[ 征兆 ]] 。有以下几种:<br>体型见方。孔雀鱼母鱼的肚子会稍稍表现出平滑的方形。<br>胎斑的颜色比较重。一般的孔雀鱼胎斑为黑色,白子的胎斑为橘红色。<br>肛门凸出。临产时会发现孔雀鱼肛门明显外凸。<br>行动表现。即将生产或者生产过程中的母鱼多数会表现为两种 [[ 状态 ]] ,有的会上窜下跳,有的会很安静的躲在一个角落。
== 注意事项 ==
小幼鱼出生前后pH的起伏最好不能超过0.5。<br>产仔后,要立即捞出母鱼否则母鱼有可能吃掉鱼仔。<br>小幼鱼出生的第13-14天便须被捞起到大缸养育。<br>亲鱼产完捞出繁殖缸后,需要单独静养1-2天才能放回主缸。<br>亲鱼会连续这样生产约11次,11次里头3次产仔很少,随着体型的增大会越来越多。<br>雌鱼一生总共可生产22-25次,但生产11次后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第二期的 [[ 排卵 ]] <br>产后让雌鱼单独静养3天,然后放回种鱼缸,以避免被雄鱼过早地追伤,影响之后的生育质量。<br>
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亲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参考来源==
1,2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