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涌

增加 30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
东涌原称东西涌,首见于明[[万历]]《[[粤大记]]》等古籍,因东西两边各有一河涌流入海中。清[[道光]]《广东海防汇览》把“东西涌”分别标记为“东涌口”和“西涌口”两个地方,最后东边的乡镇发展较好,人们统称整个地区为“东涌” 。自宋朝开始,东涌已有人居住,以捕鱼及务农为生。根据方志记载,在[[清朝]][[嘉庆]]二十二年,总督蒋攸铦、阮元先后题准于大屿山东涌口建汛房八间、石狮山脚建炮台两座,东涌口即今日的东涌。今日的马湾涌,就是东涌旧墟 <ref>[https://www.sohu.com/a/204746680_664905 别拦我,我要去东涌!百年水乡古镇南沙东涌就是一个传奇!] ,搜狐,2017-11-16</ref>
在1970年代前,东涌一直未有大规模的发展,及至1970年代后期,政府建议于赤鱲角兴建新[[机场]]时,始出现针对东涌和大蚝的发展计划。在1983年发布的《North Lantau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研究中,北大屿山沿岸的东涌、大蚝等地已有建设可容纳近30万[[人口]]的新市镇的构想。
1989年制订的《港口及机场发展策略》,正式决定新机场将在[[赤鱲角]]兴建,东涌新市镇的发展亦得到确定。东涌新市镇的第1期发展计划纳入《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当中 <ref>[https://www.doc88.com/p-9857128710700.html 香港将军澳和东涌新市镇案例分析报告],道客巴巴 ,2014-4-5</ref> ,目标乃成为机场的支援社区。1992年完成的《北大屿山发展研究》则为整个东涌新市镇的规划及发展订定大纲,并建议新市镇的人口容量为26万人。
新市镇发展在原来的东涌墟东北面的填海[[土地]]上,以及东涌河下游人工改道后所平整而成的土地。
<center>香港新界离岛区,港铁东涌线</center>
<center>{{#iDisplay:m3070dodd2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39,9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