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增加 13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 ,或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ery,缩写:VRB),是一种可充电的 [[ 液流电池 ]] ,它采用不同 [[ 氧化态 ]] [[ 钒离子 ]] 来储存 [[ 化学势能 ]] 。 钒氧化还原电池利用 [[ ]] 以四种不同氧化态存在于 [[ 溶液 ]] 中的能力,并且使用该性质制造的电池仅具有一个电活性元素而不是两个。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其体积相对较大,大多数钒电池目前用于电网储能,例如连接到 [[ 发电厂 ]] [[ 电网 ]]
对钒液流电池的可能性被进行了各种探索,有1930年代的Pissoort,有1970年代的NASA研究人员,1970年代Pellegri和Spaziante,但他们都未能成功示范该技术。 在1980年代, [[ 新南威尔士大学 ]] 的Maria Skyllas-Kazacos首次成功地演示了全钒液流电池在每一半中使用硫酸溶液中的钒。 她的设计中使用 [[ 硫酸 ]][[ 电解液 ]] ,并于1986年被在 [[ 澳大利亚 ]] 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申请了专利。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简单地只需通过使用较大的储罐,它就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 [[ 电池容量 ]] ,也可在完全放电的情况下长时间保存而没有不良影响,如果没有可用的电源给它充电只要更换电解质就可以再充电,并且如果电解质不慎混合电池不遭受永久性的损害。两种电解液之间的单一电荷状态避免了由于非液流电池中的单个电池而引起的容量降低,电解液为含 [[ ]] 且本质 [[ 安全 ]] 且不易燃的,而使用 [[ 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 开发的混合酸溶液的第3代配方可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可以实现被动冷却。
钒氧化还原技术的主要缺点是相对较差的 [[ 能量]]- [[ 体积 ]][[ 比率 ]] ,虽然最近的研究已经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增加了一倍的能量密度,并且与标准的 [[ 蓄电池 ]] 相比较有更多的系统复杂性,(虽然第3代配方增加了系统的一倍的能量密度),含水电解质使电池沉重,因此仅用于固定式应用。
==运行==
钒氧化还原电池由电池组组成,其中两种电解质通过 [[ 质子交换膜 ]] 分离。 两种电解质均为钒基,正半电池中的电解质含有VO2+和VO2+离子,负电池中的电解质V3+和V2+离子。 电解质可以通过几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制备,包括将 [[ 五氧化二钒 ]] (V2O5)电解溶解在 [[ 硫酸 ]] (H2SO4)中。 该溶液在使用中保持强酸性。
在钒液流电池中,两个半电池还被附加地连接到 [[ 储罐 ]] [[ ]] ,使得非常大量的电解液可以通过电池循环。 这种液体电解液的循环有些麻烦,并且限制了钒液流电池在移动应用中的使用,有效地将它们限制在大型的固定装置中。
==建议的改进==
第二代钒氧化还原电池(钒/溴)可使 [[ 能量 ]] 密度增加约两倍,并增加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
==比能和能量密度==
当前生产的钒氧化还原电池实现约20 Wh / kg(72kJ / kg)电解质的比能。新南威尔士大学最近的研究表明,使用沉淀抑制剂可以将密度提高到约35 Wh / kg(126 kJ / kg),通过控制电解液温度可以实现更高的密度。 与其他 [[ 蓄电池 ]] 类型相比较,这个比能是相当低的(例如, [[ 铅酸 ]] 的有30-40 Wh / kg(108-144kJ / kg);和锂离子的有80-200 Wh / kg(288-720kJ / kg) 公斤))。
==应用==
钒氧化还原电池的极大容量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大型电力存储应用,例如帮助平均 [[ 风能 ]] [[ 太阳能 ]] 等高度可变发电源的生产,帮助发电机应对大量需求涌现或平衡在传输受限区域供应/需求不足,或者发电 [[ 梯度 ]] 差异大的 [[ 发电 ]] 所使用。
110,8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