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原天主教堂

增加 4,68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太原天主教堂亦称太原总堂、天主教太原教区主教府、天主教太原教区主教座堂,位于解放路,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高大建筑…”
太原天主教堂亦称太原总堂、天主教太原教区主教府、天主教太原教区主教座堂,位于解放路,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高大建筑,通体铁红色,间以白线装饰。

==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cathedral)==

天主教太原教区主教座堂,坐落在太原旧城区原大北门3—5号,今解放路178号,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圣若瑟和圣五伤方济各为副主保,全称为太原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简称太原总堂。该堂为一座宏伟壮观带着浓厚的古罗马艺术风格的宗教建筑物。曾作为山西境内最大的天主教堂,直到现在依然是全国最为重要的主教座堂之一。2005年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history of the cathedral)==

太原主教座堂于清·同治5年(1866年)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江类思主持修建,地址在今解放路东三道巷一带,堂系南北方向,古罗马式,此时于清·光绪26年被焚毁。现太原主教座堂是由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凤朝瑞主教所建。凤朝瑞主教于清·光绪28年(1902年)7月16日到太原任山西北境教区代牧主教。凤主教后立即主持并筹集资金重建太原主教大堂,太原主教座堂。 由意大利籍助理修士落中华设计督工。光绪31年(1905年)落成,并于12月31日举行祝圣典礼,建筑形式一直保存至今。当时,太原总堂面积为一百五十七亩有余,其范围:西至解放路,北至东三道巷,东至永定路,南至城坊东街。皆由清·咸丰末年(1861年)至抗日战争期间,逐步由教会购置而成。建筑物有主教座堂、神父办公楼、餐厅、大、小花园、修道院、修女院、保赤会、若瑟修院、明原男校和加辣女校、慈幼印书馆等附属建筑物,至今部分痕迹尚存。

==建筑风格(style of the cathedral)==

主教座堂为罗马平顶式建筑结构,呈拉丁十字纵长形,后堂为半圆屋顶。十字形设计体现出严格的平衡对称。从远处观看,十字架、高耸的钟楼似与天穹相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个大十字架平置于地面。圣堂坐东朝西呈十字形建筑。规模宏大,长50米,宽33米,通高50米,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同时可容纳2600人参与仪式。

堂内彩绘玻璃图案惟妙惟肖将天主的救恩计划展现于眼前,各种圣经故事都呈现在玻璃窗上。

这座罗马式古典建筑造型宏大,耸立顶端的巨大的十字架标志着它的身份,给繁华的解放路又留下了一抹神秘的宗教色彩。这里非常开放,门口的黑板上除了写给教友的通知,还有欢迎参加礼拜和观礼的字样,神父也非常和善平易。转到礼拜堂的后身就是神父休息办公的地方,办公楼系三层意大利风格建筑,青砖砌成的外表,又不乏中国式的古朴,太原天主教堂建筑群无疑是清末民初宗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教堂墙体外表,由两只造形别致的狮子拱起“天主堂”三个字,为何采用狮子造形,这点已经成为一个迷,没有人能解释,也许当时的建筑师想用狮子来表达天主的尊贵吧。教堂建成时,钟楼上有当时从意大利运来的一组洋钟,每隔一刻钟一报时,半小时一敲钟,天主堂的钟声响彻整个太原古城,据老人们回忆,当时的太原人都听天主教堂的钟声来校正时间。不幸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文革时,洋钟、堂内大管风琴不知去向,2005年太原总堂百年堂庆时,在教区的努力下,又恢复了当时钟声绵延数里的盛景,生活在繁华大都市的人们,每每路过太原总堂,听到悠扬的钟声时,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仿佛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教堂内参观时,游客们总会被她浓郁的宗教氛围所感染,悠扬的管风琴,优美的赞美诗,富丽堂皇的大殿,正是典型的欧洲教堂风格。教堂内雕塑遍布,彩绘无数,天蓝色的天花板给人以静谧安详的感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坐在教堂里,一方面欣赏教堂的建筑、绘画艺术,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找一份心灵的安静。各种圣经故事都呈现在教堂里,大殿上方的玻璃窗更是匠心独用,据说有吸音的作用,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使教堂越发显得庄严肃穆,使游客不得不感叹古代建筑师的聪慧。祭坛后方呈半圆形,有象征教区主教权力的长明灯,还有主教训导神父们的宝座。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