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35
次編輯
變更
荨麻目
,無編輯摘要
[[File:荨麻目..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5304486236&di=48f4d84e6181accdcc2d50f491df287c&imgtype=0&src=http%3A%2F%2Ft8.baidu.com%2Fit%2Fu%3D1717284441%2C941701300%26fm%3D193 原图链接]]]
'''荨麻目'''Urticales,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植物,为草本或木本。叶多 [[ 互生 ]] ,常有托叶。花小,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单被或无被; [[ 雄蕊 ]] 少数 与花被对生,稀多数;子房上位,2~1室,胚珠2~1。 [[ 坚果 ]] 或 [[ 核果 ]] ,多为 [[ 风媒花 ]] 。若为 [[ 虫媒花 ]] 则较专一性。
== 形态特征 ==
花单性、双性或杂性,小而整齐,常有4-5枚花被片,通常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并与其对生,有1-2心皮,但子房通常单室而内含一枚胚珠,果实为坚果、核果、瘦果或翅果,含一枚种子,胚占据整个种子,直伸或弯曲,为肉质或油质内胚乳所包。 <ref>[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6286eff3b7771945404217702d09a151&site=xueshu_se 荨麻目植物的系统 百度学术]</ref>
== 分布范围 ==
主要产于北半球,分布于热带至寒温带。其中种较多的为朴属、山黄麻属、榆属和白颜树属;有4个单种属,即翼朴(青檀)Pteroceltis tartarinowii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水榆及Mirandaceltis monoica。我国有8属约50种,分布几遍全国,其中榆属占将近一半,翼朴属(青檀属)为特有属。榆科植物的化石仅发现落叶型,多数叶子边缘具齿,主要在北半球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最早在晚白垩世,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第三纪地层中广泛地找到过榆树、朴树、榉树、刺榆、青檀、糙叶树等属植物的花粉化石、叶及内果皮。
在中国发现 [[ 榆科 ]] 化石的地区为东北、华北、山东、陕西、新疆等省区。前人以形态性状为依据,将榆科分为两个族或两个亚科,近来得到了植物化学家的支持,但对某些属的归宿却有不同的意见,如哈钦森根据花、果、胚、子叶等性状,分榆科为榆族和朴族两族。
榆科多数种类的木材坚硬、细致,耐磨损,韧性强,材质优良,可供家具、器具、建筑、车辆、桥梁、造船、农具等用;枝皮、树皮纤维强韧,可代麻制绳、织袋,或作造纸及人造棉原料。有些属(如白颜树属、朴属、糙叶树属、榆属等)的种子油可供工业用,榆属种子油还可供医药用及化工原料。某些生长较快、材质优良的乔木树种可作造林树种,尤其是榆属的某些种类(如白榆等)已在树种贫乏的温带地区广为种植。
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属、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见血封喉属Antiaris、菠萝蜜属Artocarpus、构属Broussonetia、柘属Cudrania、水蛇麻属Fatoua、榕属Ficus、橙桑属Maclura、牛筋藤属Malaisia、桑属Morus、鹊肾树属Streblus10属15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以云南南部为最多,少数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桑属及榕属中有少数种是我国特有种。
=== 荨麻科===
有47属,约1 300种,分布于两半球热带与温带。我国有25属,352种,26亚种,63变种,3变型,产于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分布最多,多数种类喜好生于阴湿环境。
本科许多种类的茎皮富含纤维,如苎麻属Boehmeria、水麻属Debregeasia、紫麻属nreocnide、水丝麻属Maoutia、雾水葛属Pouzolzia、蝎子草属Girardinia、荨麻属Urtica、艾麻属Laportea ,锥头麻属Poikilospermum等都为重要的纤维植物。其中苎麻、青麻和红火麻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栽培优良纤维植物,为纺织和工业的重要原料。苎麻属、荨麻属、蝎子草属、艾麻属、锥头麻属的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荨麻属、蝎子草属、艾麻属的嫩枝叶可食,苎麻叶可养蚕作饲料。花叶冷水花、镜面草、小叶冷水花、吐烟花等广为栽培观赏用。冷水花属、楼梯草属、赤车属为南方山坡林下草本植被常见的建群植物。荨麻族Urereae植物具有独特的刺毛(stinging hairs),触及人或牲畜的皮肤,会出现红斑,痛痒难忍,产于云南与广西的火麻树Dendrocnide urentissima (Gagnep.)Chew的刺毛有刺伤儿童和幼畜引起死亡的记载。这种刺毛是一种表皮特化的腺毛,由单细胞的毛管和多细胞的毛枕组成。刺毛的毒液成分复杂,含有一种特殊的酶和蚁酸、醋酸、酪酸以及含氮的酸性物质。人和牲畜受刺毛刺伤,可用稀释的肥皂水或氨水碱性溶液擦洗解毒。
== 代表种== === 桑MorusalbaL. === 乔木或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径可达50厘米,树皮厚,灰色,具不规则浅纵裂;冬芽红褐色,卵形,芽鳞覆瓦状排列,灰褐色,有细毛;小枝有细毛。叶卵形或广卵形,长5-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鲜绿色,无毛,背面沿脉有疏毛,脉腋有簇毛;叶柄长1.5-5.5厘米,具柔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外面密被细硬毛。花单性,腋生或生于芽鳞腋内,与叶同时生出;雄花序下垂,长2-3.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宽椭圆形,淡绿色。花丝在芽时内折,花药2室,球形至肾形,纵裂;雌花序长1-2厘米,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被柔毛,雌花无梗,花被片倒卵形,顶端圆钝,外面和边缘被毛,两侧紧抱子房,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有乳头状突起。聚花果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本种原产我国中部和北部,现由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鲜、日本、蒙古、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树皮纤维柔细,可作纺织原料、造纸原料。叶为养蚕的主要饲料,并可作土农药。木材坚硬,可制家俱、乐器、雕刻等。桑椹可以酿酒,称桑子酒。 === 榆树UlmuspumilaL. ===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淡黄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黄色或黄色,有散生皮孔,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芽鳞背面无毛,内层芽鳞的边缘具白色长柔毛。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或近对称,一侧楔形至圆,另一侧圆至半心脏形,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侧脉每边9-16条,叶柄长4-10毫米,通常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去年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近圆形,稀倒卵状圆形,长1.2-2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后其色与果翅相同,初淡绿色,后白黄色,宿存花被无毛,4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较花被为短,长1-2毫米,被(或稀无)短柔毛。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生于海拔1 000-2 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长江下游各省有栽培。也为华北及淮北平原农村的习见树木。朝鲜、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边材窄,淡黄褐色,心材暗灰褐色,纹理直,结构略粗,坚实耐用。供家具、车辆、农具、器具、桥梁、建筑等用。树皮内含淀粉及粘性物,磨成粉称榆皮面。掺合面粉中可食用,并为作醋原料;枝皮纤维坚韧,可代麻制绳索、麻袋或作人造棉与造纸原料;幼嫩翅果与面粉混拌可蒸食,老果含油25%,可供医药和轻、化工业用;叶可作饲料。 阳性树,生长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耐干冷气候及中度盐碱,但不耐水湿(能耐雨季水涝)。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冲积土及黄土高原生长良好。可作西北荒漠、华北及淮北平原、丘陵及东北荒山、砂地及滨海盐碱地的造林或“四旁”绿化树种。 == 系统地位 == 哈钦松认为荨麻目与壳斗目关系密切, 比壳斗目进化,因为荨麻目花简化,适应风媒传粉,而大多数都为草本植物。沃尔夫(Wolre,1973)强调荨麻目的榆科中若干属植物的叶脉与壳斗目中壳斗科和桦木科的叶脉相似。与哈钦松观点近似。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