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城公主

增加 13,6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本名 = 李奴奴| 圖像 = [[File:金诚公主.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t011f09ec918f547645.jpg 图片来源]]]| 圖像說明 = 金城公主| 出生日期 = 698年| 逝世日期 = 739年| 國籍 = 唐朝| 生父 = 邠王李守礼| 养父 = 唐中宗| 祖父 = 章怀太子李贤| 職業 = 唐朝宗室女(加封公主)| 主要成就 = 唐蕃和亲}} '''[[金城公主]]'''(698年-739年),本名李奴奴,唐朝和亲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 [[ 李守礼 ]]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 [[ 杨矩 ]] 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对唐蕃交往有所贡献,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 ==人物生平== ===长于皇宫=== 圣历元年(698年),李奴奴出生于邠王李守礼府邸,后被唐中宗李显收养。虽是宗室女出身,李奴奴却自幼与其他公主一同成长于皇宫中。 ===和亲背景=== 久视元年(700年),[[唐休璟]]率唐军击败吐蕃军。长安二年(702年),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神龙三年(707年)三月,吐蕃摄政太后没禄氏,派遣使者[[悉薰热]]到唐朝进贡,并向唐中宗请求联姻,中宗应允。该年四月,唐中宗下旨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入蕃和亲=== 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吐蕃派遣大臣尚[[赞咄]]等1000多人前来迎娶公主。景龙四年(710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亲自渡过渭河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设宴百官,命随从大臣赋诗为公主践行。席间谈及公主年幼即要远嫁时,中宗不禁唏嘘涕泣。 同年二月,中宗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将百顷泊改名为凤池乡怆别里,并赦免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赋税一年。 8世纪初期,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金城公主、文成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真公主,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而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扩张,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松赞干布]]。 [[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文化交往== 金城公主沿着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旧道入藏,吐蕃为迎娶公主凿石开路。景龙四年(710年)底,金城公主一行抵达吐蕃逻些(今拉萨)。吐蕃赞普专门为她修建宫城居住,并尊称其为"可敦"(赞普正妻)。 金城公主进藏时带去几万匹锦缎,还有许多书籍和乐工杂伎,对唐蕃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唐朝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 杨矩接受吐蕃的贿赂,建议[[唐睿宗]]以"公主沐浴地"为名义将唐朝边境九曲之地赠予吐蕃以结盟好。不料留下祸患,此后数年间唐蕃在九曲之地征战不断。 为防吐蕃,景云二年(711)唐睿宗设置河西藩镇(今甘肃省武威市),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又设置陇右藩镇(今青海省乐都县)。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派遣左骁卫郎将尉[[迟瑰]]出使吐蕃看望金城公主,并亲笔书信褒扬公主德行高尚、深明大义。 ==和亲前后==久视元年(700年),[[唐休璟]]率唐军击败吐蕃军。长安二年(702年),[[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 长安三年(703年),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神龙三年(707年),唐朝以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吐蕃赞普。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至吐蕃,吐蕃赞普为其筑城以居之。 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吐蕃通过贿赂唐朝鄯州都督[[杨矩]],取得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 开元二年(714年),坌达延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唐将[[王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 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与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 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 开元四年(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 吐蕃再次请和。 开元五年(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开元六年(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 开元十年(722年),吐蕃入侵其西部的小勃律,小勃律当时是唐朝属国。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兵四千救之。大破吐蕃军,斩获数万。 开元十五年(727年),唐军破吐蕃军于青海之西,俘获人员辎重牛羊而还。同年,吐蕃军劫掠瓜州。 开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大将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张守珪]]击走之。乙巳,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今青海湖南);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今青海省龙羊峡),擒获甚众。辛卯,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时吐蕃复入寇,萧嵩遣宾客将强弩四千击之。战自辰至暮,吐蕃大溃,获其大将一人(斩副将一,上级五千首)。吐蕃败兵散乱逃入山中,哭声四合。 开元十七年(729年),瓜州都督张守珪、沙州刺史[[贾师顺]]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信安王[[李祎]]率唐军攻占石堡城,分兵据守要害,令敌不得前进。自是唐朝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玄宗闻之大悦,更名石堡城曰"振武军"。 开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赞普上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唐与吐蕃时和时战200多年,唐取得的大胜比大败多。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其击败的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扩张到西域(安西北庭);高宗[[武则天]]到睿宗时期唐朝内斗,吐蕃钦陵赢了几战占了青海西部,但是争夺安西失败,钦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王晙]]、[[李祎]]、[[张思礼]]、[[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胜吐蕃军,或者杀敌数万,或者开拓疆土,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等,唐多次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后来,吐蕃王国内外交困先灭亡了。 《旧唐书 》记载,唐玄宗时期,吐蕃赞普曾上表:"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外甥以先代文成公主、今金城公主之故,深识尊卑,岂敢失礼!又缘年小,枉被边将谗抅斗乱 ,令舅致怪 。伏乞垂察追留,死将万足。……伏望皇帝舅远察赤心,许依旧好,长令百姓快乐。如蒙圣恩,千年万岁,外甥终不敢先违盟誓。谨奉金胡瓶一、金盘一、金碗一、马脑杯一、零羊衫段一,谨充微国之礼。" ==力促盟约== 开元二年(714年)后边境屡有战事,唐蕃双方各有胜败。开元四年(716年)八月,吐蕃战败想要求和,金城公主以谢恩的名义向唐玄宗上《谢恩赐锦帛器物表》,表中称:"现在时值仲夏炎热,希望皇帝兄长注意起居饮食。我曾见两国当年的舅甥盟约,希望现在还能像以前那样和好如初,若真能如此我便如同获得再生、欣喜雀跃。皇帝兄长赏赐的金帛物品我都收下了,谨以金盏、羚羊衫和段青长毛毡回赠。" 开元五年(717年),金城公主再次上表请和,称:"我很平安,请皇帝兄长不必忧心。吐蕃的宰相对我说赞普想要请和,希望双方亲立誓文。以往皇帝不答应立誓,我嫁到吐蕃后双方和好。但如今边境战事不断,恐怕难以继续安宁。若只怜悯我远嫁他国而让皇帝兄长盟誓是不合理之事,但念在能使两国长治久安,恳请谨慎思量。" 唐玄宗准许了求和的奏请。 开元十年(722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战事再起,唐军屡次大破吐蕃军。玄宗派遣[[皇甫惟明]]和[[张元方]]前往吐蕃向赞普和金城公主宣旨,赞普答应请和,并称:"外甥迎娶公主,情义如同一家。之前是张玄表等人率先发起进攻,才使得边境战事紧张。外甥深知尊卑礼仪,怎敢失礼冒犯,实在是边境情况所迫得罪了舅舅。如今承蒙远差使节前来看望公主,外甥不胜喜悦。若能两边修好,我死而无憾!"吐蕃因此再度依附唐朝。 开元十八年(730年)十月,吐蕃派遣使者来到长安,奉金城公主命向玄宗进献金盏器物,并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昭明文选》等书籍带回吐蕃。 开元二十年(732年),金城公主向玄宗上《请置府表》,称:"听闻皇帝万福,我非常欢喜。如今两国舅甥和好,以后也不变更,天下百姓得以安乐生活。"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派遣诏工部尚书[[李皓]]出使吐蕃,赐物万段。开元二十二年(733年),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侵扰,并于甘松岭互市。 ==病逝吐蕃==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一月,金城公主在吐蕃薨逝。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春,吐蕃使者抵达长安报丧,几个月后唐玄宗为金城公主举哀,辍朝三日。 ==人物评价== 金城公主入蕃三十年,力促唐蕃和盟,为两地文化交流贡献良多。此间唐、蕃虽曾有过多次战争,但双方使臣往来频繁,仍以和好为主。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3年),唐、蕃在赤岭定界刻碑,立下盟约互不侵扰,并于甘松岭互市,平息了边界持续数十年的战乱,造福边疆百姓,也助唐朝继续巩固繁荣景象。应当说唐蕃会盟的促成,金城公主功不可没。 ==嗣子争议== 依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史料记载,金城公主可能是吐蕃第37任赞普赤松德赞的生母。藏文史料《巴协》和《贤者喜宴》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金城公主生下赤松德赞后,妃子那囊氏诡称怀孕抢走孩子,并用药敷在乳房上使乳汁流出,令赞普和群臣无法辨识。赤松德赞满岁时,父王令他在众臣面前找出亲生母亲,最终赤松德赞认出了生母是金城公主。 然而依据敦煌遗书中的藏文文献《大事记年》记载,金城公主于739年去世,而赤松德赞是在742年出生于札玛,存在时间矛盾。《赞普世系表》则记载赤松德赞是那囊氏所生的儿子。 目前藏学界对赤松德赞的生母身份各执一词,具体是谁仍是个谜。 ==家族成员== ===祖辈=== 曾祖父:唐高宗李治 祖父:章怀太子李贤 ===父辈=== 养父:唐中宗李显(本是金城公主的叔祖父) 生父:邠王李守礼 堂叔:唐玄宗李隆基(若视金城公主为唐中宗之女,则唐玄宗是其堂兄) ===丈夫=== 赤德祖赞:吐蕃第36任赞普 ==参考资料== [[金城公主的故事]] 文章来源:https://baike.so.com/doc/5652629-5865276.html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