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央体育场

增加 10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央体育场 ''' 位于 [[ 南京市 ]] 玄武区大栅门 [[ 南京体育学院 ]] 内,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体育场,也是 [[ 亚洲 ]] 规模最大的运动场。中央体育场包括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棒球场及网球场、 [[ 足球 ]] 场、跑马场等,占地1000亩,造价达140余万元,一次可接纳观众6万人,中心建筑为田径场,四周全部看台可容纳观众35000余人,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运动场<ref>[https://www.tuanjiantong.com/venue/bs/126.html 推荐指数:南京体育学院中央体育场 ],团建通,</ref>。
民国十九年(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后, [[ 国民政府 ]] 以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智育,尤为重要,决议要在南京建造中央体育场,作为召开全国运动大会的基地,并指定以 [[ 中山陵园 ]] 界内灵谷寺南部一大片土地为体育场场址。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央体育场正式奠基,由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利源建筑公司承造。至8月底,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全部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采用中国传统纹样装饰,进出口主看台都采用中国式 [[ 牌楼 ]] 建筑风格,并于1933年顺利承办第五届 [[ 全国运动会 ]] 。2006年,南京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国务院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建造背景==
1949年之前,中国共举行过七届全国运动会。1930年,自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召开之后, [[ 蒋介石 ]] 提出要在南京兴建一座大规模的中央体育场,作为以后召开全国运动大会的基地。
1930年4月,国民政府为筹备1931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运动大会,组织了筹备委员会,指派林森、 [[ 何应钦 ]] [[ 朱培德 ]] [[ 宋子文 ]] 、王正廷、 [[ 蒋梦麟 ]] 、刘瑞恒、吴铁城、魏道明九人为筹备委员,并公推林森为常务委员,主持会务;以陵园管理委员会总务处长夏光宇为主任干事,负责具体事务。筹委会拟建造一座体育场,经国务会议指定,以中山陵园界内、灵谷寺南部1200亩土地为全运会体育场场址,这就是后来的中央体育场。
==历史沿革==
体育场兴建之前,这是一片荒芜之地,地面崎岖不平,民坟荒冢比比皆是。1930年5月,全运会筹委会会同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及参谋本部陆地测量局,对全运会场址进行测量,并招标迁移了地面上的坟冢。全部土方工程由新记公司承包,耗资5.64万元。同时,筹委会延请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杨廷宝等 [[ 建筑师 ]] 设计绘图。9月,建筑图样绘制完毕。
1931年2月,筹委会对建筑工程进行招标,利源建筑公司以84.9301万元的报价中标承建(设备不算在内)。利源建筑公司中标后,因限期短促,立即开工。这年的5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了隆重的奠基礼,蒋介石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以及国民会议代表约三四百人出席了奠基仪式,蒋介石在典礼上发表讲话说:“欲恢复 [[ 民族 ]] 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育尤为重要。”奠基处设在田径赛场司令台左方,在距地面约二米处置奠基石一块,上刻“ [[ 中华民国 ]] 二十年五月十日中央体育场奠基纪念”二十个鎏金大字;另置铁匣子一个,内放大会筹备经过报告、各项体育运动规则、全场图样,以及《申报》、《中央日报》、《新京日报》等报纸各一份。为了使全运会能在10月10日这一天如期举行,利源建筑公司共动用了三千名工人,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在8月底之前各项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工程总造价一百四十余万元。
中央体育场建成后,原定于1931年10月10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由于受到17省水灾和· [[ 九一八 事变 ]] 的影响,未能如期举行。
1933年10月10日,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在中央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央体育场建成后举办的首次运动会。当时,全国有33个单位参加,各省市选派的运动员超过2697人,一时盛况空前。在这次运动会上, [[ 运动员 ]] 共打破21项田径、4项游泳全国纪录,上海代表队获得这届全国运动会的奖牌总数第一名。引人注目的是,东北运动员刘长春分别以10秒7和22秒1的优异成绩创造了100米和200米两项短跑全国最好纪录,而这两项纪录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打破。尤为感人的一幕是在 [[ 东北 ]] 沦陷区内,曾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著名短跑名将 [[ 刘长春 ]] 等人,历经无数艰辛,从日寇铁蹄下的家乡入关赶来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上他们致誓词:·我们心目中共同竞争的锦标是恢复东北各省的地图颜色。“看台上观众们群情激奋。
抗战结束后,南京中央体育场曾被选为申办 [[ 奥运会 ]] 的主体育场,但最终因为战火,奥运梦想没有在这里实现。
1992年,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中央体育场游泳池被拆除,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室内 [[ 游泳 ]] 馆,并保留了当年的建筑和泳池。
2003年,中央体育场篮球场被拆除,后改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室内 [[ 网球 ]] 馆。
2006年,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由于长时间被民居湮没, [[ 棒球 ]] 场仅存的两座牌坊被发现。
2017年,入选“ [[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ref>[https://www.sohu.com/a/215587134_644538 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的南京建筑有哪些? ],搜狐,2018-01-09</ref>。
2018年6月,中央体育场旧址群体建筑之国术场的修缮工程开始。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