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秋风词

增加 9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秋风词 ''' 》是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谱本出自 [[ 民国 ]] 初年《梅庵琴谱》。 [[ 山东 ]] 诸城派 [[ 王宾鲁 ]] (王燕卿)传谱,后由弟子徐卓、邵森编订秋风,1931年初版。曲体小型。有词。
==歌词==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注】前半段为唐代大 [[ 诗人 ]][[ 李白 ]] 所作的《秋风词》,此首词配上琴曲后加了后半段词,与《湘妃怨》中一段词相似。
==曲情==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怀人之作。秋 [[ ]] 、秋 [[ ]] 、落叶、寒鸦等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怨幽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
==谱本==
《秋风词》此曲一般普遍认为仅见於《 [[ 梅庵琴谱 ]] 》,且成曲时间较晚,然而这一说法未必妥当。因为这首《秋风词》和 [[ 康熙 ]] 四十七年(1709年)《一峰园琴谱》中的琴曲《 [[ 怅怅辞 ]] 》是一脉相承的。梁溪·若遗在其著作《琴歌〈秋风词〉、〈相思曲〉谱本考》中已经作出较详尽的论述:“其实,《怅怅辞》就是由琴歌《秋风词》与《相思曲》叠加而成。该曲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琴歌《秋风曲》,即如今古琴教学的入门琴曲《秋风词》;第二段为琴歌《古相思曲》,即后来的《相思曲》,或称《古琴吟》。”
这首《怅怅辞》虽然从 [[ 旋律 ]] 上和《秋风词》稍有差异,然而其主干音却完全一样,很明显和《秋风词》是一个体系。《怅怅辞》曲调古朴淡雅,更加注重右手散音的表现。从其作曲的风格来看,似乎应该早于 [[ 清代 ]]
==特色==
==传谱者简介==
王宾鲁(1867~1921)字燕卿,山东 [[ 诸城 市|诸城]] 人。“翁貌臒古,善饮。”“性沈默,不轻启扃鐍。”“常策杖携琴,游敖山水间。簪髻上刺,意态兀岸。望者以为非尘世品也。”“精律吕,通其道于易,尤善琴。……每日入授课梅庵中,抚桐引操,批栎习习,微音攒越,馀响飘迈,闻者皆祛烦忧而感心志。一夕,风灭烛,按徽自若,不差毫黍,学者以是益钦之。一九二一年夏历四月十八日殁于金陵,享年五十有五。遗言埋骨清凉山麓。”“王宾鲁的演奏 [[ 艺术 ]] ,重视技巧,充满著地区性的民间风格,感染力极强。他在晨风庐近百人的琴会上惊倒四座,这是後来他所传《梅庵琴谱》风行一时之故。”“指下滑音最富,风格迥异寻常,从之学者甚众,仅南通之徐卓、邵森二人入其堂奥”(查阜西语)。
==技法分析==
《秋风词》 [[ 学习 ]] 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第二句“泼”这个指法与另一个指法“剌”相组合在传统指法里形象比喻为“游鱼摆尾”,指的是游 [[ ]] 出水,尾拍水面的那一个瞬间,“泼剌”一声。所以在做这个指法时右手运腕,作游鱼摆鱼势,灵动爽利,触弦发“泼剌”声,干净利落。
在这个曲子中只用到“泼”的指法,但是一样要心存这个组合指法的大势,三指并齐,斜势入弦,出弦后,三指尖应该呈一斜面。运力用腕,出力不宜太刚猛,应该是含蓄内敛有所控制的力度。音量与强度应该只比后两个撮稍强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不致于使第二乐句首拍过于突兀生硬。如果能于合理力度中得到清朗洁净的 [[ 音色 ]] 意境就更能合于对应的词意“秋月明”。
由此可见,之所以初学琴曲大多是弹一些配词的小曲,是因为这样可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曲意,在指法有更好的操控能力,尽可能以恰当的技法表现出曲意。同时,可以感受到琴曲是以句为单位,而不是单纯的以小节为单位的,这是琴乐很有特色的一点。
第二,曲中大量出现了“上”“下”“进复”“退复”的左手指法,这些指法要求走音时音准要把握好,而且得走出音来,不能手一动,弦上就没音了,这个就讲到了左手指法中的“按欲入 [[ ]] ”的“指下过弦,慎勿松起”的要领,更甚至于“尤欲无迹,往来动宕,恰如胶漆”中也要按得实在,不虚不浮。这个“按欲入木”并不是左臂僵硬,腕、、指紧张的“入木”,而是左手从肩到指完全放松,通过臂、掌本身的自重再微加力度让弦贴实琴面上的“入木”,这个和“弹欲断弦”对应,也不是弹得真的要断弦,而是要求发力要有千钧一发,高山坠石的瞬间力度。
第三,曲中也有大理的绰、注,也是当绰则绰,当注则注,不要乱了套路,按古人的理解则是“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欲实而忌虚。若绰者注之,上者下之,则不顺;按未重,动未坚,则不实。”
第四,掏起。掏起的要求,一是名指要按到正确的音位上,不偏不倚;二是名指要按得实在,这样在掏起时才会有 [[ 声音 ]] ;三是左大指在拔弦时,乐音与 [[ 噪音 ]] 要有所区别,不要“掩”的声音过大,影响后边的掏起音量。
第五,关于猱、退猱。这个指法在没有熟记谱子之前不做要求。
59,2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