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增加 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 (简称中华鲟保护区)位于 [[ 上海市 ]] 的东北方,中心点距离上海市中心直线距离约 78km。中华鲟保护区是 [[ 世界 ]] 上最大的河口湿地之一,也是我国为数不多和较为典型的咸淡水河口湿地。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2、4、7、8。2003 年成立上海市长江口 [[ 中华鲟 ]] 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 年被列入《 [[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 。
中华鲟保护区内的动物主要有鱼类、 [[ 节肢动物 ]] 、软体动物、腔肠动物、 [[ 环节动物 ]] 和哺乳动物。共监测到鱼 类 332 类332 种,隶属 于 106 于106 科,其中软骨鱼 类 16 科 34 类16科34 种,占 [[ 长江 ]] 河口鱼类总数 的 10的10.2%,硬骨鱼类 计 90 科 298 计90科298 种,占长江河口鱼类数 的 89的89.8%;节肢动 物 17 物17 种;软体动 物 9 物9 种;腔肠动 物 3 物3 种;环节动 物 5 物5 种;棘皮动 物 1 物1 种。保护区是中华鲟等鱼类的庇护场所。
中华鲟为溯河产卵洄游鱼类,生活史的主要时间在我国近海与长江口度过。每 年 7 ~ 8 年7~8 月,即将成熟的中华鲟繁殖群体经长江口溯河而上,在长江度过 约 14 ~ 17 约14~17 个月,于翌 年 10 年10 月中旬 至 11 至11 月中旬产卵繁殖,繁殖后亲鱼即返回 [[ 大海 ]] 。孵出的仔鱼进行降河洄游,在中下游的浅水区觅食一段时间后,于翌 年 5 年5 月中、下旬到达长江口,整个洄游时间约 6 个月,降河洄游里程 1800km 以上。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随潮汐上下游弋,逐步适应海水生活,在长江口浅滩区摄食育肥,并 在 8 ~ 9 在8~9 月份陆续进入浅海生活。湿地内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记录 到 68 属 132 到68属132 种,其中硅 藻 37 属 93 藻37属93 种,占总种 数 70数70.5%;绿 藻 17属 20 藻17属20 种,占总种 数 15数15.2%;甲藻、 [[ 蓝藻 ]] 、黄藻和裸藻种类相对较少。 [[ 浮游植物 ]] 的密度达222.42 万个 /m3。
==适应气候类型==
中华鲟保护区地处 [[ 亚热带 ]] 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且 [[ 季节 ]] 分配比较均匀。年平均气 温 15温15.5 ~ 15.8℃,年均日照时 数 1800 ~ 2000h 数1800~2000h ,无霜 期 254 期254 天,年平均降水 量 1083mm 量1083mm ,年平均湿度80%,年均蒸发 量 1300 ~ 1500mm 量1300~1500mm ,年均雾 日 50 日50 天以上,年平均风 速 3速3.7m/s。
中华鲟保护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大海,西接长江,水量充沛、恒定;属于中潮岸带,是长江口北港和北支水道落潮流和 [[ 崇明岛 ]] 影区缓流的堆积地貌区,属涨势向东和向北的淤涨岸,主要为潮下滩。底质主要有细沙、粉沙质细沙、细沙质粉沙、粉沙和黏土质粉沙等多种类型。 [[ 土壤 ]] 多为沙质土,可以分为滨海盐土类和潮土类两大类型。
==保护价值==
中华鲟保护区既是濒危物种中华鲟幼鱼唯一的“幼儿园” , 又是中华鲟产卵亲体特有的 “待产房” 和 “产后护理场所” ;是中华鲟 [[ 生命 ]] 周期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的天然场所,也是种群最易受到伤害的场所,同时也是其他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和索饵产卵的重要场所,是全球重要的 [[ 生态 ]] 敏感区,有着很高的保护价值。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272,0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