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牛尾蒿

增加 7,42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牛尾蒿</big> ''' |- | File:牛尾蒿1.jpg|缩略图|居中|http:…”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牛尾蒿</big> '''

|-

| [[File:牛尾蒿1.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FA46F41DCC2550E1.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牛尾蒿

拉丁学名:Artemisia dubia Wall. ex Bes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亚 科:[[管状花亚科]]

族:春黄菊族、[[菊亚族]]

属:[[蒿属]]

亚 属:[[龙蒿亚属]]

组:[[牡蒿组]]

系:[[牛尾蒿系]]

|}

牛尾蒿,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茎粗壮、直立、紫褐色,基部略木质化。

牛尾蒿(植物名实图考)荻蒿(松村植物名录),紫杆蒿(甘肃),水蒿(陕西、甘肃),艾蒿(青海),米蒿(四川),指叶蒿(河北、内蒙古),“普儿芒”(藏语名)。<ref>[http://www.iplant.cn/info/%C5%A3%CE%B2%DD%EF 牛尾蒿], 植物智, 2020-01-18</ref>

==牛尾蒿形态特征==

无毛牛尾蒿 半灌木状草本。

主根木质,稍粗长,垂直,侧根多;根状茎粗短,直径0.5-2厘米,有营养枝。

茎多数或少数,丛生,直立或斜向上,高80-120厘米,基部木质,纵棱明显,紫褐色或绿褐色,分枝多,开展,枝长15-35厘米或更长,常呈屈曲延伸;茎、枝幼时被短柔毛,后渐稀疏或无毛。

叶厚纸质或纸质,叶面微有短柔毛,背面毛密,宿存;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大,卵形或长圆形,羽状5深裂,有时裂片上还有1-2枚小裂片,无柄,花期叶凋谢;中部叶卵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羽状5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8厘米,宽5-12毫米,先端尖,边缘无裂齿,基部渐狭,楔形,成柄状,有小型、披针形或线形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指状3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头状花序多数,宽卵球形或球形,直径1.5-2毫米,有短梗或近无梗,基部有小苞叶,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穗状花序或穗状花序状的总状花序,而在分枝上排成复总状花序,在茎上组成开展、具多级分枝大型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略短小,外、中层总苞片卵形、长卵形,背面无毛,有绿色中肋,边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雌花6-8朵,花冠狭小,略呈圆锥形,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甚长,光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2-10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先端稍膨大,2裂,不叉开。 牛尾蒿(5张)

瘦果小,长圆形或倒卵形。

花果期8-10月。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茎、枝、叶背面初时被灰白色短柔毛,后脱落无毛。

==牛尾蒿产地生境==

产内蒙古、甘肃(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部);生于低海拔至 3 500米地区的干山坡、草原、疏林下及林缘。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也有。模式标本 采自印度(库马恩)。

==牛尾蒿生长环境==

牛尾蒿株丛基部至茎顶每10cm划为一层,共可分为四层。茎、叶、花序自下而上的分布占总茎量的百分率依次是26.28%,27.99%,30.55%,15.17%;叶占总叶量的百分率依次是10.96%,23.92%,29.23%,35.88%;花序占总花序量的百分率依次是0,13.77%,37.12%,49.10%。单株重936g,茎:叶:花序为1:0.64:0.36。

牛尾蒿再生力较弱,据观测,株高7cm时刈割,留茬2cm,当年可第一次再生草高5cm,再行刈割至留茬2cm,第二次再生草仅高4.3cm。由此可见,在畜牧利用中只能产生一次再生草,全年可供放牧2次。从地上部结构可看出牛尾蒿为刈割型牧草。

该草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在半湿润的干旱环境中,常作为优势植物,形成了万年蒿草甸草原草场。在半荒漠地带的山地,可出现在干燥的石质山坡坡脚、沟谷、溪流附近的薄层土地里,这里的牛尾蒿改变了在阴湿山地所具有的叶薄而宽大、柔软的体态,表现为叶子显著变狭,质地变得较厚硬。使该草与狭叶青蒿(Artemi-siadracunculus)颇为相似,而后者中部叶片不分裂,可与该草相区别。

==牛尾蒿主要价值==

1.一般用途

牛尾蒿适口性不良,为低等饲用植物。春季幼嫩时牛、羊稍吃,夏秋季不吃,秋霜后及冬季缺草时家畜采食。山区群众常在秋季刈割混有牛尾蒿的野草,于冬春季枯草期补饲牛、马等大家畜。

因为牛尾蒿具根茎,为石质山坡地薄层土壤的地被植物,有利于水土保持。

此外,可做烧柴。

2.药物价值

(1)药理作用:牛尾蒿挥发油中的含氧化合物祛痰平喘作用显著,其中的D-匙叶枝油烯醇尤为有效。该化合物可增加小鼠酚红排出量(祛痰试验),祛痰强度是对照组的201%,还可以对抗组胺、乙酰胆碱的作用。牛尾蒿煎剂试治支气管炎、喉部粘膜发炎、轻度肺泡气肿等咳喘病畜,总有效率达98.3%。 D-匙叶按油烯醇的小鼠半数致死值为1.26±0.556g/kg,可见该化合物不但平喘祛痰作用好,而且毒性小。

(2)鉴别

①取该品花序干粉末,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白色颗粒状荧光。水提取液显柠檬黄色。乙醇提取液显乳白色荧光。

②取该品粉末少许升华,有白色结晶出现。

③取2%溴四氯化碳溶液1ml,加该品挥发油1滴,即脱色,再加1滴即迅速退至无色或略带黄色。

(3)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4)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杀虫。主急性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鼻衄;血风疮;晓虫病。

(5)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熬膏涂。

【考证】牛尾蒿见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二卷,云“牛尾蒿,初生时与蒌蒿同。唯一茎旁生横枝,秋时枝上发短叶横斜欹舞,如短尾随风,故俗呼以状名之。”观牛尾蒿,原植物与本品相一致。

==牛尾蒿化学成份==

该草含5,8 3′,5′-四羟基黄烷酮(5,8,3′,5′-tetrahy-droxyflavanone),5,8,2′-三羟基-5′-甲氧基黄烷酮(5,8,2′-trihydroxy-5′-methoxyflavanon),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anon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rham-noside), 3-(3-羟基苯氧基)-2-丙烯醛[3-(3-hydroxy)phenoxy-2-propenal],小麦黄素(tricin),2,5-二羟基桂皮酸乙酯(ethyl 2,5-dihydrox-ycinnamiate),8-羟基-6,7-二甲氧基香己精(8-hydroxy-6,7-dimethoxycoumarin)。既是秦皮定(fraxidin)、2,4-己二炔-l-酮(2,4-hexadiyn-1-one,α-及β-香树脂醇(amyrin)、乙酸α-香树脂醇酯(α-amyrin acetate)、白檀酮(α-amyrone)、龙羁萜(fride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棕榈酸正丁酯(n-butyl palmitate),又含挥发油,其中有近30种成分,经检出有效成分是D-匙叶桉油烯酸(D-spathulenol)。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23,7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