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增加 8,08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big> ''' |- |File:《少年游…”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big> '''
|-
|[[File:《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000.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5/cf8a7eae5fb64948a07fd01dc4afe45f.jpeg 原图链接]<ref>[https://www.sohu.com/a/339040950_120227226 宋代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搜狐网 [2019-09-05]</ref>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创作年代: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文学体裁:词

作者:[[柳永]]

|}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dc5ca0ec80dd.aspx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赏析]. 古诗文网</ref>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下片写离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触。“夕阳”句,点明离别之时正值暮秋的傍晚,一抹淡淡的夕阳,映照着古城烟柳。连用三个形容词“闲”、“淡”、“老”,集中描写“夕阳”的凋残,“秋光”更是“老”而不振,清冷孤寂的环境,令人颓丧、怅恼的景物与词人自己愁怨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他愈增离恨。“离思”句,极写离思之多、之密,如长满杜蘅的郊野。然后以“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烘托出清越苍凉的气氛。结句“独自凭兰桡”,以词人独自倚在画船船舷上的画面为全篇画上句号,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

本词紧扣富有深意的景物,以繁华兴起,又陡转萧瑟,有咏古之思和历史变迁之叹,但未触及历史事实,不加议论,只是通过描写富有韵味的景物和抒发离情别绪来突出感情的波澜起伏,虚实互应,情景相生,笔力遒劲,境界高远。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做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File: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001.jpg|缩略图|右|320px|[https://www.xsc.cn/d/file/20181210/87d2b22c7060de507d13ddf0b6e821d4.jpg 原图链接]<ref>[https://www.xsc.cn/gushici/201812/12890.html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柳永)]. 小升初网[2018-12-10]</ref> ]]
==诗词正文==
{{Cquote|<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dc5ca0ec80dd.aspx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诗词正文]. 古诗文网</ref>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古诗文网>}}
== 译文 ==
高低不一好像烟一样的柳树掩映着灞陵桥。此处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送别的人们,折柳送亲人。衰败古杨柳,攀折已憔悴,如同楚宫中,如柳细腰女。

夕阳悠闲照大地,秋光渐消去,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满江岸望不尽。一首送别《阳关》曲,曲尽人肠断,独自倚靠着船栏杆久久行。
==简介==

[[File:柳永000.jpg|缩略图|右|300px|[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liuyong2.jpg 原图链接]<ref> [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682bdf0fd34e.aspx 柳永]. 古诗文网</ref>]]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File:柳永0.jpg|缩略图|右|300px|[http://www.shicimingju.com/pics/200/200/zz/81.jpg 原图链接]<ref> [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81.html 柳永]. 诗词名句网</ref>]]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柳永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682bdf0fd34e.aspx 柳永简介]. 古诗文网</ref>

== 视频 ==
<center>'''中国文学——柳永情怀 '''</center>
<center>
{{#iDisplay: m0309a7dm5m |600|300|qq}}</center>

<center>'''宋词十家之柳永'''</center>
<center>
{{#iDisplay:i30209i2m6u|600|300|qq}}</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52 詞]]
[[Category: 823 詞論;詞話‎ ]]
13,8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