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香港区议会
,無編輯摘要
区议会是发挥群众民主监督政府同就小区事务发表意见的重要机关,是特区政府对地区实行建设的重要咨政机关。2020年起的新一届区议会中,除离岛区议会因为拥有全港最多当然议席(8名)外,民主派联同本土派于全港其余十七区区议会都占有绝对优势,其中 [[ 民主党 ]] 占有89个区议员席位,是区议会最大党。
香港的地区 [[ 政策 ]] 为第一层全港整体规划,第二层市区城区规划,然后第三层分区规划大纲,香港政府同该机构一直保持着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一个区 [[ 议员 ]] 的月薪有约三万一千港元,连同实报实销营运开支 [[ 津贴 ]] 标准,每月可动用的资金约七万港元(以上两个金额皆为2018年的数字)。
==演变==
全港首个区议会是 [[ 观塘区 ]] 议会,当时区议会之英文名称为“District Board”,而首届区议会选举在1982年举行。
初期,区议会议员都是委任的;包括市政局议员、乡事委员会主席、区内之分区委员会主席以及地区管理委员会之主要委员。在首届区议会 [[ 选举 ]] 以前,区议会议员都是 [[ 香港总督 ]] 委任的。其时区议会的官守议员和非官守议员人数大致相若,而民选议员和委任非官守议员人数也接近。当中市政局议员出任市区区议会的议员,乡事委员会主席出任 [[ 新界 ]] 区议会的议员,区议会主席由当区政务专员担任。因应地方行政白皮书建议,区议会选举的选民包括21岁或以上同时居港至少满7年的人,而候选人须居港满10年。选区按 [[ 人口 ]] 和 [[ 地理 ]] 因素来划分,有单议席及双议席选区,以“票数领先者取胜”选出当选人。
1985年区议会选举以后,议席因应人口增长而小量增加,区议会主席由各区区 [[ 议员 ]] 互选产生。所有 [[ 官员 ]] 不再出任区议会议员,改以列席形式回答议员的提问。民选议员和委任议员的整体比例仍然维持大约二比一。1985年9月,立法局56名议员中,12名是由市政局、临时区域议局及区议会成员分组组成的选举团选出,选举团成员须已登记为选民,并已在香港居住最少10年。
1986年 [[ 区域市政局 ]] 正式成立,新界各个区议会各自选出一名成员出任区域市政局议员。直到1989年,市政局议员停止出任市区区议会当然议员,改为每个市区区议会各选出一名成员出任市政局议员,与新界区议会看齐。
1993年起,区议会负责 [[ 监督 ]] 社区会堂的管理工作及推荐有关人士担任所属地区多个组织的职务。
1994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除27名乡事委员会主席保留新界区议会当然议席之外,373名议员几乎全部均由地方选区以“单议席单票制”和“票数领先者取胜”的方式选出。投票 [[ 年龄 ]] 由21岁降低至18岁。
由于英中双方未能达成协议,所以由1997年7月1日香港 [[ 主权 ]] 移交至1999年12月31日以临时区议会取代1994年区议会选举中组成的区议会,但与立法局在1997年6月30日解散不同,原有区议会议员得到 [[ 行政长官 ]][[ 董建华 ]] 委任,全部过渡至临时区议会,并加入四分一新成员。
《区议会条例草案》于1998年12月16日提交立法会,取代《临时区议会条例》。当中增加民选议席数目之余,亦保留委任及当然议席。于1999年3月10日 [[ 立法会 ]] 会议上获得通过。
199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是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的首次区议会选举,建制派凭借委任议席支持下取得大部分区议会的 [[ 控制权 ]] 。
1999年12月2日董建华废除两个民选产生香港市政局、区域市政局,当时香港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有自主财政实权及 [[ 土地 ]] 使用权、同时废除市政总署、区域市政总署。当时政府决定向区议会增拨资源、增加其职责,以鼓励市民参与地区公共事务;同时将区议会英文名称改为“District Council”。不过特区政府经过很多十分反复的考虑后,并没有让区议会承继两个市政局及两个市政总署的原有 [[ 权力 ]] 。原本两个市政局之职权仍掌握于属政府部门的康乐及 [[ 文化 ]] 事务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中,由政府委任的民政专员实施建设。
2005年10月,行政长官曾荫权在任内首份的施政报告宣布,宣布将会增加区议会权力,让其负责参与管理区内的 [[ 图书馆 ]] 、社区会堂、 [[ 游泳池 ]] 、 [[ 体育场馆 ]] 、泳滩等文娱康乐设施,但实际上仍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执行。此改变于2007年在 [[ 屯门区 ]] 、 [[ 湾仔区 ]] 、 [[ 黄大仙区 ]] 和 [[ 西贡区 ]] 四区试行,随后于2008年第三届区议会推展到全港十八区。
2008年至2009年度, [[ 政府 ]] 向区议会增加拨款,每年3亿港元供区议会推行社区参与活动以举办富有地区特色的活动;政府亦提供每年3亿港元予区议会作为专用基本工程整体拨款,以进行区议会提出的地区小型工程。
2013年5月22日,立法会通过《201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草案》,在2016年1月组成新一届区议会时取消所有委任议席,但保留由乡村间选的27个当然议席,并重组两个 [[ 香港岛区议会 ]] 议席,湾仔区议会增加2席, [[ 东区区议会 ]] 减少2席,并把最大区议会地位转让予观塘区议会。
201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 [[ 投票 ]] 率创下历史性新高的71.23%,抗争派极度压倒性大胜了建制派,增加了263席议席,合共拥有388席,在十八区区议会中取得十七区议会的大多数,部分更是“全黄”。而一直支持政府以及 [[ 警察 ]] 的建制派,则失去共240席,只剩余59席,完全不足以影响任何区议会事务。此次区议会选举被抗争阵营视为反送中运动以来一次大胜,反映了民意极度不满 [[ 政治 ]]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