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二郎神·炎光谢

增加 10,39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二郎神·炎光谢》</big> ''' |- |File:二郎神·炎光谢000.j…”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二郎神·炎光谢》</big> '''
|-
|[[File:二郎神·炎光谢000.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28/97aac27779f5486c8646fea0c473b565.jpeg 原图链接]<ref>[https://www.sohu.com/a/250409293_175353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搜狐网 [2018-08-27]</ref>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二郎神·炎光谢》

创作年代: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文学体裁:词

作者:[[柳永]]

|}
'''《二郎神·炎光谢》'''<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8f6cb8071656.aspx 《二郎神·炎光谢》赏析]. 古诗文网</ref>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上片着重写天上,开篇以细致轻便的笔调描绘出七夕清爽宜人的氛围,诱人进入浪漫的遐想界。首韵“炎光谢”,说明炎夏暑热已退,一开头即点出秋令。“炎光”谓骄阳,代指夏暑。先说初秋,再从入暮写起,导入七夕:阵黄昏过雨,轻洒芳尘,预示晚上将是气候宜人和夜空清朗了。“乍露冷风清庭户爽”,由气候带出场景。“庭户”是七夕乞巧的活动场所。古时人们于七夕佳期,往往庭前观望天上牛郎织女的相会。接下来一句“天如水、玉钩遥挂”意思是说:秋高气爽,碧天如水,一弯上弦新月,出现远远的天空,为牛郎织女的赴约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想象织女嗟叹久与丈夫分离,将赴佳期时心情急切,于是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织女本为星名,故称“星娥”。“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表现了人们盼望天上牛郎织女幸福地相会。他们凝视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而银河耿耿发亮,[[牛郎织女]]终于欢聚,了却一年的相思之债。上片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从景物描写到幻想神游的推移中,寄寓了人们对爱情幸福的美好遐想。的场面,也无热闹浓烈的气氛,各家于庭户乞巧望月,显得闲静幽雅。这种闲雅的情趣之中自有很不寻常的深意。词人强调“须知此景,古今无价”,提醒人们珍惜佳期,从中足见柳永对七夕的特殊重视,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观念。以下数句着重写民间七夕的活动,首先是乞巧。据古代岁时杂书和宋人笔记,所谓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这是妇女们的事。“楼上女”是说此女本居于楼上,穿针乞巧时才来到庭中的。所以接着说:“抬粉面”,加以“云鬟相亚”,写姑娘们虔诚地手执金针,仰望夜空,乌云般美丽的发鬟都向后低垂。“亚”通压,谓低垂之状。此句写得形神兼备,廖廖数语,姑娘们追求巧艺的热切与虔诚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了。接下来的一句:“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写七夕的另一项重要活动,这既是词人浪漫的想象,也是历史的真实。自唐明皇与杨妃初次相见,“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他们“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也就传为情史佳话。唐宋时男女选择七夕定情,交换信物,夜半私语,可能也是民俗之一。作者将七夕民俗的望月穿针与定情私语绾合一起,毫无痕迹,充分表现了节序的特定内容。词的上片主要写天上的情景,下片则主要写人间的情景;结尾的“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既总结全词,又点明主题。它表达了词人对普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热诚而广阔的胸怀。

这首词,写天上是为了衬托人间,用典故是为了映衬现实,落脚点是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幸福。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这呼唤,久远地回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诗词正文==
[[File:二郎神·炎光谢001.jpg|缩略图|右|320px|[https://www.xsc.cn/d/file/20190428/c6e44f9df46eba1ce39926cb7d9d4443.jpg 原图链接]<ref>[https://www.xsc.cn/gushici/201904/18476.html 二郎神·炎光谢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柳永)]. 小升初网[2019-04-28]</ref> ]]
{{Cquote|<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8f6cb8071656.aspx 《二郎神·炎光谢》诗词正文]. 古诗文网</ref>
>|<《二郎神·炎光谢》>|<古诗文网>}}
== 译文 ==
夏天的暑气消退了,一阵黄昏雨过后,尘土一扫而空。刚结露的时候冷风清理了庭院。碧空如水,一弯新月,挂在远远的天空。可能是织女叹息久与丈夫分离,为赴约会,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放眼望去,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明亮的银河高悬若泻。

娴静幽静的夜空。要知道此情此景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闺楼上的秀女们在月光下望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取巧艺。抬起粉面,云鬓低垂。猜一猜是谁在回廊的影下,交换信物,切切私语。愿天上人间、年年今日,都欢颜。
==简介==

[[File:柳永000.jpg|缩略图|右|300px|[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liuyong2.jpg 原图链接]<ref> [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682bdf0fd34e.aspx 柳永]. 古诗文网</ref>]]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File:柳永0.jpg|缩略图|右|300px|[http://www.shicimingju.com/pics/200/200/zz/81.jpg 原图链接]<ref> [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81.html 柳永]. 诗词名句网</ref>]]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柳永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682bdf0fd34e.aspx 柳永简介]. 古诗文网</ref>

== 视频 ==
<center>'''中国文学——柳永情怀 '''</center>
<center>
{{#iDisplay: m0309a7dm5m |600|300|qq}}</center>

<center>'''宋词十家之柳永'''</center>
<center>
{{#iDisplay:i30209i2m6u|600|300|qq}}</center>

<center>'''今夕社原创小行书,柳永《二郎神·炎光谢》上 '''</center>
<center>
{{#iDisplay: i0910r9yhkl |600|300|qq}}</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52 詞]]
[[Category: 823 詞論;詞話‎ ]]
13,8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