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因兹·霍夫曼

增加 11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海因兹·霍夫曼''' ==
''' 海因兹·霍夫曼''' (Heinz Hoffmann), [[ 国际纵队 ]] 老战士, [[ 东德 ]] 五位陆军大将之一,第二任国防部长(1960-1985)。东德人民军就是在他手里壮大的。1937年3月17日到达 [[ 西班牙 ]] ,任国际纵队第11旅训练营武器教官。1937年5月27日成为国际纵队第11旅第二营政治教导员。
'''简历'''
1910年11月28日生于 [[ 曼海姆 ]]
1925-1930年,汽车修理工。
1926年加入德国 [[ 共产主义青年团 ]]
1930年加入德国 [[ 共产党 ]]
1930-1933年,机器维修工。
1933-1935年,作为 [[ 曼海姆 ]] 共产党领导成员之一从事地下活动,代号“库特”。
1935年被政府通缉,化名“ [[ 海因兹·罗斯 ]] ”经过 [[ 捷克 ]] 逃亡苏联。这个名字一直用到1945年。
1935-1936年, [[ 莫斯科 ]][[ 列宁 ]] 国际学校学生。
1936年11月-1937年2月,在 [[ 梁赞 ]] 参加为期两个半月的军事训练,为支援 [[ 西班牙 ]] 共和军做准备。
1937年3月17日到达 [[ 西班牙 ]] ,任国际纵队第11旅训练营武器教官。1937年5月27日成为国际纵队第11旅第二营政治 [[ 教导员 ]]
1937年7月7日,国际纵队第11旅第二营营长。
1937年7月8日在战斗中面部负轻伤,不下火线。
1937年7月24日双腿和腹部受重伤,被送往 [[ 马德里 ]] 医院治疗。
1938年6月-1939年6月,转到法国治疗。
}}
1939年返回 [[ 苏联 ]]
1941年参加共产国际培训班。
1945年德国共产党党校校长。
1946年1月2日回到 [[ 德国 ]] 的苏联占领区。1946年加入德国社会统一党。
1946-1947年,社会统一党中央委员会工作,先后任 [[ 威廉·皮克 ]] [[ 瓦尔特·乌布利希 ]] 的秘书。
1947-1949年,社会统一党 [[ 柏林 ]] 市委书记。
1949年内务部人民警察副总监。
1952年为中央委员、内务部副部长,人民警察部队总司令、晋升中将。
1955-1957年,在苏联 [[ 伏罗希洛夫 ]] 总参军事学院学习。霍夫曼和其他11名高级学员是在该学院学习战略课程的首批 [[ 东德 ]] 人。
1957年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东德人民军驻华约总司令部代表。
1959年晋升上将。
1960年接替从政的 [[ 维利·斯多夫 ]] 为国防部长。
1961年晋升大将。1973年成为政治局委员 。<ref>《外国军事人物辞典》240页, 吴春秋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ref>
1985年12月2日,死于东 [[ 柏林 ]] ,葬于 [[ 中央公墓 ]]
1986年,第9装甲师被命名为“海因兹·霍夫曼”师,这是东德军队首次为师命名。
'''家庭'''
1940年,在莫斯科与 [[ 克拉夫迪娅·伊万诺娃·尼亚泽娃 ]] 结婚。(他们有两个儿子, [[ 尤拉 ]] [[ 萨沙 ]] 。1972年,萨沙刚从军官学校毕业不久,遇车祸身亡。)1952年, [[ 尼亚泽娃 ]] 病故。
1954年,与一位护士结婚,他们有2个孩子。 1964年,离婚。同年与其秘书 [[ 吉赛拉·索尔 ]] 上士结婚,他们有3个孩子,他们一起生活到1985年。
参考资料
 
1. <ref>[《外国军事人物辞典》240页 吴春秋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ref>
1,9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