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48
次編輯
變更
濠江中學
,创建页面,内容为“濠江中學創建於1932年,校址在天神巷,首由黃仁輔校長主理,是一所以愛國、愛澳、為社會培育人才為宗旨的學校。創辦之…”
濠江中學創建於1932年,校址在天神巷,首由黃仁輔校長主理,是一所以愛國、愛澳、為社會培育人才為宗旨的學校。創辦之初僅設初級小學。1935年,黃曉生校長接辦,並由黃仲榆先生任董事長,校董會積極推動校務發展,歷數年而發展為完全小學。1936年開設初中部。
==办学历史==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澳門人口激增,求學者眾,本校擴充班級,兼辦婦女夜校。翌年,中學部擴設於近西街(今美麗街)11號,小學則設於惠愛街32號。1941年,小學分校擴遷至鏡湖馬路73號~75號(即幼稚園現址)。
1949年l0月1日,新中國成立,杜嵐校長帶領師生在學校升起了五星紅旗。從此,學校的教育事業隨著祖國的強大而不斷發展。
1985年,馬萬祺先生接任董事長。八十年代,內地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大批新移民遷入澳門。為解決澳門學額短缺問題,學校在教育司支持下,連續三年在初中開設下午班,直至1989年9月校舍問題解決,下午班納入全日制。
2002年6月8日,校本部A、B座新教學大樓落成,A\B座地下設“何賢紀念堂”,紀念前董事長何賢先生對本校的貢獻。新教學大樓敦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主持揭幕。至此,濠江中學中、小、幼三部校舍改建已臻完成。
==办学条件==
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學校從幼稚園開始便設置電腦設備。在仔分校及小學部均建立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正校每個課室都設有投影設備,分校課室則配有大屏幕彩色電視機及雙向反饋演示系統。學校從課件製作入手,開展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師、電腦教師、多媒體中心管理員三結合,經過不斷摸索,提高了教師現代化教學的水平。目前,中、小、幼三部建有11個電腦教學室,現有學生用電腦870台、教師用電腦305台,合共1175台,投影機129部,電視機69部。
==校訓==
七十多年來,學校以“忠誠、勇敢、勤勞、樸素”為校訓,堅持愛國主義教育,新時期又提出“忠誠、勤奮、求實、創新”的新校訓。學校的教育宗旨是面向廣大市民,有教無類,堅決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隨著校務蒸蒸日上,學校已發展為一所包括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校(俗稱“一條龍學校”)。2006學年度,全校有151個教學班,教職工367人,學生達七千餘人。
==教學改==
為了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學校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1993學年度開始實行“分科分流”的教學改革,在保證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出一批“高分,高能,高品質”的學生。我校大部份高中畢業生均能進入高等院校深造,其中包括進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高校及本澳、海外的大學就讀。
學校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現有各學科、各類型課外活動小組四十多個,在學術、文體比賽中成績優異,碩果纍纍。
[[Category:524 中等教育]]
==办学历史==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澳門人口激增,求學者眾,本校擴充班級,兼辦婦女夜校。翌年,中學部擴設於近西街(今美麗街)11號,小學則設於惠愛街32號。1941年,小學分校擴遷至鏡湖馬路73號~75號(即幼稚園現址)。
1949年l0月1日,新中國成立,杜嵐校長帶領師生在學校升起了五星紅旗。從此,學校的教育事業隨著祖國的強大而不斷發展。
1985年,馬萬祺先生接任董事長。八十年代,內地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大批新移民遷入澳門。為解決澳門學額短缺問題,學校在教育司支持下,連續三年在初中開設下午班,直至1989年9月校舍問題解決,下午班納入全日制。
2002年6月8日,校本部A、B座新教學大樓落成,A\B座地下設“何賢紀念堂”,紀念前董事長何賢先生對本校的貢獻。新教學大樓敦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主持揭幕。至此,濠江中學中、小、幼三部校舍改建已臻完成。
==办学条件==
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學校從幼稚園開始便設置電腦設備。在仔分校及小學部均建立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正校每個課室都設有投影設備,分校課室則配有大屏幕彩色電視機及雙向反饋演示系統。學校從課件製作入手,開展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師、電腦教師、多媒體中心管理員三結合,經過不斷摸索,提高了教師現代化教學的水平。目前,中、小、幼三部建有11個電腦教學室,現有學生用電腦870台、教師用電腦305台,合共1175台,投影機129部,電視機69部。
==校訓==
七十多年來,學校以“忠誠、勇敢、勤勞、樸素”為校訓,堅持愛國主義教育,新時期又提出“忠誠、勤奮、求實、創新”的新校訓。學校的教育宗旨是面向廣大市民,有教無類,堅決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隨著校務蒸蒸日上,學校已發展為一所包括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校(俗稱“一條龍學校”)。2006學年度,全校有151個教學班,教職工367人,學生達七千餘人。
==教學改==
為了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學校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1993學年度開始實行“分科分流”的教學改革,在保證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出一批“高分,高能,高品質”的學生。我校大部份高中畢業生均能進入高等院校深造,其中包括進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高校及本澳、海外的大學就讀。
學校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現有各學科、各類型課外活動小組四十多個,在學術、文體比賽中成績優異,碩果纍纍。
[[Category:524 中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