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国联军

增加 11,617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mergefrom|八国联军之役}} {{noteTA |1 = zh:意大利; zh-hans:意大利; zh-hk:意大利; zh-tw:义大利;}} {{Infobox Military Unit |color = #003298 |unit_na…”
{{mergefrom|八国联军之役}}
{{noteTA
|1 = zh:意大利; zh-hans:意大利; zh-hk:意大利; zh-tw:义大利;}}
{{Infobox Military Unit
|color = #003298
|unit_name = 八国联军
|image =
|caption =
|dates = 1900年6月10日-1901年9月7日(455天)
|country = {{QING}}[[直隶省]]
|allegiance = 无(各自为政)
|type = [[海军]]、[[海军陆战队]]、[[陆军]]
|role = 保护外国侨民、[[中国基督教]]徒,要求清政府惩治拳民及支持、利用拳民的清政府官员,维持租借区治安稳定。
|size = 约5万人
|command_structure = {{flag|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br />{{flag|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896}}<br />{{flag|French Third Republic}}<br />{{flag|Russian Empire}}<br>{{flag|German Empire}}<br />{{flag|Kingdom of Italy}}<br />{{flag|Austria-Hungary}}<br />{{flag|Empire of Japan}}
|current_commander =
|garrison =
|ceremonial_chief =
|colonel_of_the_regiment =
|nickname = 联军
|patron =
|motto =
|battles = [[八国联军之役]]
|notable_commanders = 第一任:{{flagicon|British Empire}} [[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1900年6月-1900年9月)<br />第二任:{{flagicon|德意志帝国}}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1900年9月-1901年9月)
|anniversaries =
}}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为了对抗[[大清帝国]]的宣战及镇压[[义和团运动]],以军事行动攻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义大利王国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国]](-{zh-hans:意; zh-hant: 义}-)的八国联合军队。

八国联军军队的人数最早是三万人,后来增至约五万人{{NoteTag|数字统计不一。按[[唐德刚]]《[[晚清七十年]]》,8月中从[[天津]]来[[北京]]的军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徵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士兵,及少数[[威海卫]][[华人]]士兵、[[澳大利亚]][[水手]])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国五十人,-{zh-hans:意; zh-hant:义;}-国五十三人。}}。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八国联军直接造成[[义和团]]被消灭,以及[[北京|京]][[天津|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喜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和约]]》,付出庞大的[[庚子赔款|赔款]]。

== 历史 ==
{{See also|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开始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大举进京“[[勤王]]”,到处任意袭击杀害外国人及中国的[[基督徒]],攻击外国[[使馆]]和机构,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破坏捣毁售卖洋货的商铺,并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的各国大使馆要求加强保护,清廷允许。英、俄、法、美、意、日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海军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北京。
[[File:BoxerTroops.jpg|thumb|350px|1900年义和团之乱时期列强的军队,图为其海军旗,从左至右分别为:{{navy|Kingdom of Italy}}、{{navy|United States|1896}}、{{navy|French Third Republic}}、{{navy|Austria-Hungary}}、{{navy|Empire of Japan}}、{{navy|German Empire}}、{{navy|UK}}、{{navy|Russian Empire}}。]]

6月10日,北京使馆对外通讯断绝。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后,决定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于次日乘火车前往北京。北京东交民巷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使馆区内被围者约三千人,当中二千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儿童76人。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英使馆内更有小马150匹可供食用。

6月11日,日本驻清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刚调入京的清兵[[甘肃|甘]]军所杀,开腹剖心并遭马蹄踏尸。[[西摩尔]]率领之联军二千馀人,从[[大沽]]出发,经天津向北京推进。义和团民拆毁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又设下埋伏,在[[廊坊]]和[[杨村]]之间包围联军。数千团民及二千名清军([[聂士成]]指挥之武卫前军)在廊坊袭击联军,联军死伤近四百人,只得就地防守。

6月14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率士兵攻击围聚在使馆周围的义和拳拳民,见义和拳民即毫不犹疑下令开枪,打死约20人。

6月16日,[[天津租界]]之对外[[电报]]中断。各国海军将领会议,决定佔领[[大沽口炮台]]。同日,慈喜召开御前会议后,发出解散义和团民的[[上谕]]。

6月17日,[[大沽炮台]]陷落。此时,慈喜太后收到一则假情报,其中表示[[洋人]]出兵是为了逼她归政[[光绪帝]];于是太后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命[[载勋]]任[[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步军统领]],会[[刚毅]]、[[载漪]]、[[载濂]]、[[载澜]]等亲贵统领义和团。{{cn}}

{{Wikisource|宣战诏书}}
{{Wikisourceshas|辛丑条约|西巡迴銮始末}}
6月20日,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酿成开战的导火线。21日,清廷以光绪帝的名义,正式公布「宣战诏书」,号召全国军民抵抗侵略者{{NoteTag|实际上,该诏书未曾按现代外交惯例,交予各国使节。所谓「宣战诏书」只是号召全国军民抵抗侵略的动员令,而非宣战书,在这场战争中,列强始终没有向中国宣战,中国也始终没有对列强宣战,双方甚至一直都没有将纪外交关系。}}<ref>{{cite book|author1=雷家圣|title=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变史事新探|date=2016|publisher=五南|pages=232}}</ref>;同时,还以[[银两]]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ref>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35281&secid=35386 国门口两种制度文化的碰撞]</ref>。义和团及官军(主要为[[荣禄]]手下之甘军)开始围攻使馆区。

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发起总攻击,15日,联军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门,与清军在城内展开巷战;至当晚,联军已基本占领全城;慈喜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仓皇离京。

9月,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出任联军总司令赴清。德军在北京陷落之后两个月才到达清国。

此后,八国联军大军增兵,全力清剿义和团,清军配合清剿。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甚至进入山西境内。

1901年9月,十一国与清廷签订《[[辛丑条约]]》后,除少部驻军京津地区,大部撤军,联军解散。

== 组织 ==
[[File:Troops of the Eight nations alliance 1900.jpg|thumb|250px|1900年八国联军士兵(从左到右士兵属于:英国、美国、英属澳大利亚<ref>http://www.4808.info/html/2008-05/4469p2.html</ref>、英属印度、德国、法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
[[File:Russian soldiers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jpg|thumb|俄罗斯士兵]]
[[File:Japanese infantry.jpg|thumb|日本士兵]]
[[File:BoxerAmericanTroops.jpg|thumb|150px|美国士兵]]
[[File:Italian mounted infantry in China 1900 HD-SN-99-01989.jpg|thumb|150px|[[义大利]]步兵乘马像]]

=== 联军指挥 ===
==== 总司令 ====
* 第一任:[[大英帝国|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
* 第二任:[[德意志帝国|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 各国军队指挥官 ====
* 英军:
** 远征队:[[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link-en|阿尔弗雷德·盖斯利|Alfred Gaselee}}
** 公使馆:[[窦纳乐]]
* 德军:[[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 法军:{{link-fr|亨利-尼可拉斯·弗雷|Henri-Nicolas Frey|弗雷}}[[少将]](Henri Nicolas Frey)
* 日军:[[福岛安正]]
* 俄军:
** 满州地区:[[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
** 远征队:[[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尼可拉·连纳维奇]]
* 美军:[[阿德纳·查菲]]、{{link-en|艾默森·里斯肯|Emerson H. Liscum}}
* 意军:
* 奥军:[[格奥尔格·冯·特拉普]]

=== 联军兵力 ===
日军有20,840人、俄军13,150人、英军12,020人、法军3,420人,美军3,420人、德军900人,奥军300人,义大利军80人。

{| class="wikitable"
|-
! 国家 !! 战舰(艘) !! 海军陆战队(人) !! 陆军(人)!!备注
|-
| [[大日本帝国|日本]] || 18 || 540 || 20,300 ||
|-
| [[俄罗斯帝国|俄国]] || 10 || 750 || 12,400 ||
|-
| [[大英帝国|英国]] || 8 || 2,020 || 5,000 ||3000人(另有数据称),800人组成华勇营(由华人组成的参加英军同清军作战的部队);英国殖民地也有派遣军队,[[澳大利亚]]派遣海军
|-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 || 5 || 390 || 3,130 ||派遣自[[法属印度支那]]
|-
| 美国 || 2 || 295 || 3,125 ||派遣自[[美属菲律宾]]
|-
| [[德意志帝国]] || 5 || 600 || 300 ||
|-
| [[奥匈帝国]] || 4 || 295 || ||
|-
| [[意大利王国]] || 2 || 80 || ||最初由战舰上的水手组成,后派遣自意大利本土
|-
| 总计 ||54|| 4970 ||49255 || |
|}

== 行动 ==
{{Main|八国联军之役}}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2}}

=== 来源 ===
; 书籍
* {{cite book |title=《新理念中国历史》 |year=2006 |publisher=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language=zh |pages= |ISBN = 962-948-193-6}}
* {{cite book |title=《剑桥中国晚清史》 |year=1985 |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language=zh |pages= |ISBN = 9787500407669}}

== 研究书目 ==
* 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外部链接 ==
* {{Commons category-inline|Eight-Nation Alliance}}

== 参见 ==
{{Portal box|历史|军事|中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 [[东交民巷]]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之役]]
* [[东南互保]]
* [[辛丑条约]]
* [[庚子赔款]]
* [[曹州教案]]
* [[戊戌政变]]
* [[清末新政]]
* [[自立军起义]]

[[Category:庚子事变]]
[[Category:多国军事部队]]
[[Category:远征部队]]
[[Category:军事同盟]]
[[Category:大日本帝国军事]]
[[Category:美军历史]]
[[Category:英国军事史]]
[[Category: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军事]]
[[Category:德意志帝国军事]]
[[Category:俄罗斯帝国军事]]
[[Category:意大利王国军事]]
[[Category:奥匈帝国军事]]
[[Category:1900年军事]]
1,3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