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6
次編輯
變更
郑丹娜
,创建页面,内容为“'''郑丹娜,'''女,1973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她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郑丹娜]],'''女,1973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她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语文课成为情感体验课,用情景、语言、音乐、背景资料打动学生,使学生情感上受到激发,提升学生语感能力,在全接纳学生所有的感受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慢引导”。她曾获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1]
现任北京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副校长、北京市党代会代表。 [2]
'''[[个人评价]]'''
编辑
郑丹娜一直没有离开所热爱的班主任岗位,在工作中创造了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悄悄话”、“心情晴雨表”等富有个性、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郑丹娜刚参加工作时,把教育看得比较简单,总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对学生“盯紧了、看住了”,不愁班级学生成绩和常规考核上不去。她后来发现,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一番思索、实践,在她教的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用来写“悄悄话”的本子。她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互写“悄悄话”,以了解孩子心灵秘密。从2000年开始,她坚持每晚主动给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一个月保证跟每位家长和孩子电话沟通一次。郑丹娜以她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理想信念、独特的教育理念,增进了教育、教师与广大民众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了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3]
郑丹娜个人荣誉
2006年9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2006年9月,被评为北京市十佳班主任;
2007年5月,获首都劳动奖章;
2007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7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2008年9月,获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4]
2015年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1]
郑丹娜人物事迹
郑丹娜作为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更关心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她说“成绩的好坏只是暂时的,但心灵不健康却会毁掉孩子的现在和终生。”所以,她用心呵护每一朵小花的成长,她所做的一切工作,其目标指向首先是孩子们的心灵。她在班里挂起“心情晴雨表”,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心情,
郑丹娜工作剪影
[5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郑丹娜和每位学生建立了悄悄话的交流本。从此,小小的本子帮助她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有机会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读着学生们的悄悄话,郑丹娜自己也变成了小孩子。她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她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体会善待他人的乐趣;她劝慰孩子体谅父母,用沟通消除误解;她也会悄悄地告诉孩子,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请你谅解。
郑丹娜坚持和家长的“电话联系”。每晚坐在灯下,梳理学生一天的情况,主动给一位家长打个电话,与家长沟通时,郑丹娜要求自己不指责 不抱怨。每次电话沟通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沟通中她劝慰望子成龙的父母;她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她用孩子的进步,帮家长洗去一天的疲惫;她用自己的真诚,架设家校沟通的心桥。对此,家人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专门为她开辟了“沟通专线”。郑丹娜的家校联系还涉及到网络,开辟了“飞信”、“博客”等新的方式,这“升级版”的悄悄话成为了她和家长的又一座心桥。郑丹娜从来没请过病事假。生病了,她利用暑假匆匆安排了自己的腹腔手术。开学以后她克服身体的许多不适,提前回到学校;她的小孩生病住院,白天她按时给学生上课,晚上住在医院陪护,等孩子睡熟就在走廊的灯光下备课,虽然十分艰苦,但是一个多月,她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没有错判一份作业;寒假里,她的学生锁骨骨折,疼的天天哭,郑丹娜得到消息后,顾不得雪天路滑,骑车前去探望她。
家长开放日后,下课了,家长们却坐在郑丹娜的语文课堂上,久久不肯离开,他们说:“上郑老师的语文课,真是一种享受。”作为语文老师,她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她鼓励学生参加区孙敬修杯故事比赛,22人报名,22都获得奖励,其中有3名一等奖,13名二等奖。王佥和田然两名同学,还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悄悄话不仅为对学生的教育助了一臂之力,还为打开学生的写作之门营建了一间又一间的素材库。学生能写、爱写,他们的作文分别刊登于《东方少年》、《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等杂志。郑丹娜的一位学生,在全国小学生技能大赛中,朗诵了与老师对话的中的一段“悄悄话”,夺得第一名。
郑丹娜的教育理念“全接纳、慢引导”已逐渐形成,并得到专家的首肯。她的“全接纳”强调个“全”字,接纳所有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学生;接纳孩子所有的感受,因为感受无罪。在全接纳的基础上就有了“慢引导”。因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所以她允许他们犯错误,再慢慢的,通过耐心地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她用全接纳的态度,聆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用慢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扬起成长的风帆。其间,她的第二本专著《走进心灵》已成稿。郑丹娜在教委、学区、学校等领导的帮助下,还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她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了更多的班主任。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老师进行班主任“沙龙研讨”;用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全区的新班主任做培训;她还组织全区一年级组长、青年优秀班主任的研讨会。
[6]
现任北京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副校长、北京市党代会代表。 [2]
'''[[个人评价]]'''
编辑
郑丹娜一直没有离开所热爱的班主任岗位,在工作中创造了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悄悄话”、“心情晴雨表”等富有个性、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郑丹娜刚参加工作时,把教育看得比较简单,总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对学生“盯紧了、看住了”,不愁班级学生成绩和常规考核上不去。她后来发现,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一番思索、实践,在她教的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用来写“悄悄话”的本子。她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互写“悄悄话”,以了解孩子心灵秘密。从2000年开始,她坚持每晚主动给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一个月保证跟每位家长和孩子电话沟通一次。郑丹娜以她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理想信念、独特的教育理念,增进了教育、教师与广大民众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了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3]
郑丹娜个人荣誉
2006年9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2006年9月,被评为北京市十佳班主任;
2007年5月,获首都劳动奖章;
2007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7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2008年9月,获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4]
2015年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1]
郑丹娜人物事迹
郑丹娜作为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更关心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她说“成绩的好坏只是暂时的,但心灵不健康却会毁掉孩子的现在和终生。”所以,她用心呵护每一朵小花的成长,她所做的一切工作,其目标指向首先是孩子们的心灵。她在班里挂起“心情晴雨表”,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心情,
郑丹娜工作剪影
[5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郑丹娜和每位学生建立了悄悄话的交流本。从此,小小的本子帮助她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有机会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读着学生们的悄悄话,郑丹娜自己也变成了小孩子。她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她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体会善待他人的乐趣;她劝慰孩子体谅父母,用沟通消除误解;她也会悄悄地告诉孩子,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请你谅解。
郑丹娜坚持和家长的“电话联系”。每晚坐在灯下,梳理学生一天的情况,主动给一位家长打个电话,与家长沟通时,郑丹娜要求自己不指责 不抱怨。每次电话沟通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沟通中她劝慰望子成龙的父母;她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她用孩子的进步,帮家长洗去一天的疲惫;她用自己的真诚,架设家校沟通的心桥。对此,家人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专门为她开辟了“沟通专线”。郑丹娜的家校联系还涉及到网络,开辟了“飞信”、“博客”等新的方式,这“升级版”的悄悄话成为了她和家长的又一座心桥。郑丹娜从来没请过病事假。生病了,她利用暑假匆匆安排了自己的腹腔手术。开学以后她克服身体的许多不适,提前回到学校;她的小孩生病住院,白天她按时给学生上课,晚上住在医院陪护,等孩子睡熟就在走廊的灯光下备课,虽然十分艰苦,但是一个多月,她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没有错判一份作业;寒假里,她的学生锁骨骨折,疼的天天哭,郑丹娜得到消息后,顾不得雪天路滑,骑车前去探望她。
家长开放日后,下课了,家长们却坐在郑丹娜的语文课堂上,久久不肯离开,他们说:“上郑老师的语文课,真是一种享受。”作为语文老师,她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她鼓励学生参加区孙敬修杯故事比赛,22人报名,22都获得奖励,其中有3名一等奖,13名二等奖。王佥和田然两名同学,还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悄悄话不仅为对学生的教育助了一臂之力,还为打开学生的写作之门营建了一间又一间的素材库。学生能写、爱写,他们的作文分别刊登于《东方少年》、《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等杂志。郑丹娜的一位学生,在全国小学生技能大赛中,朗诵了与老师对话的中的一段“悄悄话”,夺得第一名。
郑丹娜的教育理念“全接纳、慢引导”已逐渐形成,并得到专家的首肯。她的“全接纳”强调个“全”字,接纳所有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学生;接纳孩子所有的感受,因为感受无罪。在全接纳的基础上就有了“慢引导”。因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所以她允许他们犯错误,再慢慢的,通过耐心地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她用全接纳的态度,聆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用慢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扬起成长的风帆。其间,她的第二本专著《走进心灵》已成稿。郑丹娜在教委、学区、学校等领导的帮助下,还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她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了更多的班主任。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老师进行班主任“沙龙研讨”;用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全区的新班主任做培训;她还组织全区一年级组长、青年优秀班主任的研讨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