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莲岗遗址

增加 3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建筑布局==
青莲岗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中心地带原来地势较高,又名东岗,面积70000平方米,后因历年挖[[黑土]]积肥,高墩变成黑土塘。1958年发掘时,探明地面向下2米为洪水冲积的黄褐色淤土,再向下有2米左右的文化层,距今约在6000至7000年 <ref>[https://www.sohu.com/a/194639122_700543 沉睡五千多年的老淮安青莲岗遗址——原始文化的烙印 ],搜狐,2017-09-26</ref>  
==文物遗存==
出土[[石器]]有穿孔[[石斧]]、[[石锛]]、石凿、砺石等。出土陶器有红陶[[钵]]、[[鼎]]、釜、双鼻小口罐等。遗址还发现两处红烧土居住建筑[[遗迹]]。
遗址中芦席上的“人”字形[[图案]] <ref>[http://yanjn2007.blog.sohu.com/129593530.html 青莲岗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文化-江苏淮安],搜狐博客,2009-08-14 </ref> ,与今天[[农村]]一些[[农民]]仍在使用的芦柴席的图案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说明当时青莲岗人类的编织技术和审美观念已经相当高明。从青莲岗遗址清理发掘和采集到大量的[[陶器]]、陶片,说明了这时期的制陶业已相当发达,技术上已能使用轮制,但手制的方法仍然保留着,制陶工具有陶杵、带有纺织纹的陶印模。
这时期的人类喜在陶器上加装饰,泥质陶多采取表皮上施彩的方法,简单的是在陶器上普遍涂一层[[红色]],使颜色鲜艳;较复杂的是在陶器内壁[[彩绘]][[图案]],分红、褐、紫等数种。砂质陶多采用刻划纹、压印纹、附加堆纹的装饰方法装饰在陶器的肩部,并也用动物的形象来装饰陶器的耳部;在泥条上切压成绳索纹的装饰方法也很流行。
119,8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