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黎里镇

增加 15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黎里镇 ''' 位于 [[ 苏州市 ]] 吴江区东南30公里,地处江浙沪交界处,与同里、织里、古里共称江南“四里”。镇内有国家级保护单位 [[ 柳亚子纪念馆 ]] 。2012年1月31日,黎里古镇综合开发正式拉开序幕。2014年3月,黎里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8年10月,黎里镇入选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排名第30位。
==历史轨迹==
黎里 [[ 历史 ]] 可追溯2500年前。春秋时期,黎里在长水( 即今浙江 [[ 嘉兴) 市|嘉兴]]) 境内。吴越携李之战( 公元前496年) 后,黎里御儿荡为吴越分界之一部。镇之罗汉讲寺,建于晋永熙元年(290 (290 ) ,距今亦1700余年。后梁开平三年(909 (909 ) 黎里始属吴江县。宋、元时为村落,由汾湖巡检司管辖,直至 [[ 清代 ]] 。明成弘年问(1465(1465--1506年) 已成大镇,居民千百家。
清嘉庆年间(1796(1796--1820年) 黎里镇自西至东长三里半,人口稠密,瓦屋鳞次栉比,市场繁荣,舟楫塞港,街道行人接踵摩肩。 [[ 辛亥革命 ]] 后,黎里为吴江县6市之一。
[[ 国18 国]]18 (1929 (1929 ) ,黎里为吴江县第4区。同年市镇分为黎东、黎西2镇,民国35年合并为黎里镇。1949年5月4日 [[ 解放 ]] 后设黎里区,黎里镇为区属镇,1953年改为县属镇。1958年成立黎里人民公社后,镇、乡全部由公社管辖。1965年市镇从公社划出,设县属镇。1983年实行镇管村新体制,农村及市镇均由黎里镇(县属镇)人民政府管辖。
==文化==
黎里历来读书之风盛行。清代上岸多士大夫家,崇尚 [[ 学术 ]] ,镇上有 [[ 私垫 ]] 数家,入夜诵声不绝。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黎里人倪与三及其姐倪寿芝等得风气之先,出资兴办新式民立小学。辛亥革命以后,学校逐渐增加。至解放前夕,市镇有小学2所,颇具规模;农村订小学10所,但学生数不多。解放前,镇上只有私人开设的诊所。广大劳动人民限于 [[ 经济 ]] 条件,往往患病而不得治疗。解放后, [[ 教育 ]] [[ 文化 ]] 、卫生事业均发展很快,农树不仅小学发展迅速,并且兴办了初中;市镇子60年代始办高巾。
至1988年,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28所,职业巾学1所;学生总计4084人,教师298人;幼儿困入园儿童88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中心1所。全镇基本上扫除了文育。1983年与1964年相比,
本镇常住户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增加了14倍, [[ 高中 ]] 毕业生增加11倍,初中生增加117倍,小学生增加13.2倍。全镇人民文化素质显着提高。镇文化站内有图书室,书场、录象放映室等设置。
镇上还有974个座位的影剧院,并有电影巡回放映队、新华书店,以满足人们文化 [[ 生活 ]] 需要.医疗方面,有黎里卫生院及吴江县骨伤科 [[ 医院 ]] ,设病床80余张,设备日臻完善,各村均有医疗室。解放前的2000余年中,黎里镇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徘徊,迂回曲折地缓慢前进;解放后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短暂的一瞬,尽管也曾走过一段崎岖的道路,但取得的成就,却是空前的! 溯渊源于历史,寄希望于未来,黎里镇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58,7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