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慶彰

增加 19,618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_officeholder | name = 林慶彰 | image name = | width = | Sex = 男 | now = 中國經學研究者 | period = | Native place = | date of birth = 19…”
{{Infobox_officeholder
| name = 林慶彰
| image name =
| width =
| Sex = 男
| now = [[中國經學研究者]]
| period =
| Native place =
| date of birth = 1948年10月29日
| date of death =
| party =
| place of birth = 臺灣[[臺南縣]][[七股區|七股鄉]](今[[臺南市]]七股區)
| place of death =
| educate =
*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國家文學博士(1983年)
*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1978年)

| past =
*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榮譽顧問
* [[北方民族大學]]文學院訪問學人
*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訪問學人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古籍中心學術顧問
*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訪問學人
*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經學名師講座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法鼓人文講座教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國際漢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 [[北京清華大學]]法鼓人文講座教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人文講座教授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副所長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專任研究員
* 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訪問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專任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代理主任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專任副研究員
*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專任副教授
*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專任講師
*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兼任講師
}}
'''林慶彰'''({{bd|1948年|10月29日|||catIdx=Lin林慶彰}}),[[臺灣省]][[臺南市]][[七股區]]人,[[中國經學]]學者,專長[[經學]]、[[圖書文獻學]]、[[日本漢學]],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教授。

==經歷==

民國三十七年,林先生出生於臺南縣七股鄉玉成村的務農家庭。民國五十八年,考上東吳大學中文系後,對[[國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後因閱讀[[屈萬里]]先生的《書傭論學集》,雖然對書中內容仍有不解之處,卻讓他感受強大的吸引力,使他立下想要研究經典的決心,並立定師從屈先生。

民國六十三年,東吳大學中文系成立研究所,聘請屈先生等多位國學大師至東吳任教,林先生轉而報考母校的中研所,以第二名的成績錄取並保留學籍,於六十四年八月退伍。九月入學後,開始跟隨屈先生研究經學。他的碩士論文《豐坊與姚士粦》、博士論文《明代考據學研究》,均推進了當時學術界的研究論述。碩士論文完成之後,甚至得到屈先生「打破三百年來成說」的讚賞,也成為他今後從事學術研究的重要支柱。

民國七十八年八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成立籌備處。籌備處主任[[吳宏一]]先生非常欣賞林先生,建議他申請文哲所。民國七十九年五月,所方諮詢委員會通過他的申請,同年八月正式轉任中國文哲研究所經學組,從事研究工作,直到今日。他在文哲所經學組統籌多次重要的學術會議與活動,致力於推動研究人員與國外學者之交流,並策劃、點校出版多部經學家之著作集。目前,林先生之研究範圍,由「中國經學」延伸至「抗戰時期」、「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等時期之經學研究。在臺灣的經學研究方面,目前正在梳理「清領」、「日治」時期的臺灣經學研究成果。對於推動臺灣的經學研究,可說是不遺餘力,其學術影響力也遍及兩岸。         

==獲獎==
*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1982)
*國科會優等研究獎(1990、1993)
*中國詩經學會特殊貢獻獎(1999)
*國立成功大學法鼓人文講座(2006.3)
*北京清華大學法鼓人文講座(2006.6)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心經學名師講座(2008.1)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訪問學人專題講座(2009.12)

==著作==
===專書著作===
*《明代考據學研究》 臺北市 臺灣學生學生書局 612頁 1983年7月
*《圖書文獻學研究論集》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485頁 1990年1月
*《清初的群經辨偽學》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450頁 1990年3月
*《明代經學研究論集》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81頁 1994年5月
*《國學概要(上、下)》 臺中市 大同資訊公司 122頁;142頁 2000年8月;2009年2月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400頁 1996年9月
*《讀書報告寫作指引(與劉春銀合著)》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315頁 2001年11月
*《清代經學研究論集》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508頁 2002年8月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第二版)》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435頁 2011年9月
*《偽書與禁書》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174頁 2012年11月
*《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21頁 2012年12月
===主編、編輯===
◎研究論集
*《屈萬里先生文存(與劉兆祐師合編)》 臺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6冊 1985年2月
*《蔡元培張元濟往來書札》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0年6月
*《楊慎研究資料彙編(與賈順先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2册 1992年10月
*《李光筠先生紀念集(與邱元昌合編)》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52頁 1992年9月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 臺北市 文史哲出版社 2册 1992年10月、1993年3月
*《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浩瀚的學海》 臺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585頁 1981年12月
*《詩經研究論集(一)》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510頁 1983年11月
*《詩經研究論集(二)》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549頁 1987年9月
*《姚際恆研究論集(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3册 1996年6月
*《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625頁 1996年6月
*《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2册 2000年10月
*《朱彝尊《經義考》研究論集(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2冊 2000年9月
*《陳奐研究論集(與楊晉龍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638頁 2000年12月
*《清代揚州學術研究(與祁龍威合編)》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2冊 2001年4月 
*《專科目錄的編輯方法》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228頁 2001年9月
*《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639頁 2002年9月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臺灣(與陳仕華合編)》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冊 2002年10月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日本》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3冊 2003年7月
*《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在中國》 臺北市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316頁 2004年12月
*《學術資料的檢索與利用》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395頁 2003年3月
*《乾嘉學者的義理學(與張壽安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冊 2003年2月
*《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53頁 2003年5月
*《通志堂經解研究論集(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冊 2005年8月
*《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507頁 2005年9月
*《中國歷代文學總集述評》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583頁 2007年10月
*《當代新編專科目錄述評》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41頁 2008年10月
*《首屆國際《尚書》學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與錢宗武合編)》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575頁 2012年12月
*《文革時期評朱熹(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冊 2012年12月
*《正統與流派 : 歷代儒家經典之轉變(與蘇費翔合編)》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648頁 2013年1月
◎經學研究論叢
*《經學研究論叢 第1輯》 桃園縣中壢市 聖環圖書公司 391頁 1994年4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2輯》 桃園縣中壢市 聖環圖書公司 403頁 1994年10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3輯》 桃園縣中壢市 聖環圖書公司 399頁 1995年4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4輯》 桃園縣中壢市 聖環圖書公司 395頁 1997年4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5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59頁 1998年8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6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65頁 1999年6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7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79頁 1999年9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8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89頁 2000年9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9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31頁 2001年1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0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43頁 2002年3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1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485頁 2003年6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2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429頁 2004年12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3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397頁 2006年3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4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405頁 2006年12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5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435頁 2008年6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6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405頁 2009年5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7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488頁 2009年12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8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450頁 2010年9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19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452頁 2011年11月
*《經學研究論叢 第20輯》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516頁 2013年1月
◎經學目錄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 臺北市 漢學研究中心 2册 1989年12月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88-1992)》 臺北市 漢學研究中心 2册 1995年6月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93-1997)(與陳恒嵩合編)》 臺北市 漢學研究中心 3冊 2002年4月 
*《朱子學研究書目(1900-1991)》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218頁 1992年5月
*《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1900-1993)》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334頁 1995年5月
*《晚清經學研究文獻目錄(1912-2000)(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6年10月
*《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1900-1992)》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878頁 1993年10月
*《日本儒學研究書目(與連清吉、金培懿合編)》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2冊 1998年7月
◎國際漢學論叢
*《國際漢學論叢 第1輯》 臺北市 樂學書局 362頁 1999年7月 
*《國際漢學論叢 第2輯》 臺北市 樂學書局 414頁 2005年2月
*《國際漢學論叢 第3輯》 臺北市 樂學書局 409頁 2007年6月
◎經學家著作集
*《姚際恆著作集》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6冊 1994年6月
*《二十七松堂集(與林子雄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4冊 1995年6月
*《點校補正經義考(編審)》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8册 1997年6月-1999年8月
*《汪中集(編審)》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2000年3月
*《蘇輿詩文集(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77頁 2005年11月
*《李源澄著作集(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4冊 2008年12月
*《張壽林著作集 : 續修四庫提要稿(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4冊 2009年12月
*《張壽林著作集 : 古典文學論著(與蔣秋華合編)》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冊 2009年12月
◎叢書
*《民國時期經學叢書 第1-4輯》 臺中市 文听閣圖書公司 2008年9月-2009年9月
*《民國文集叢刊 第1編》 臺中市 文听閣圖書公司 150冊 2008年12月
*《民國時期哲學思想叢書 第1編》 臺中市 文听閣圖書公司 120冊 2010年4月
*《晚清四部叢刊 第1-10編 經部》 臺中市 文听閣圖書公司 2010年11月-2013年5月
*《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 第1-16編》 臺北縣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8年9月-2013年3月
◎翻譯
*《經學史(與連清吉合譯)》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310頁 1996年10月
*《論語思想史(松川健二編)》 (與金培懿、陳靜慧、楊菁合譯)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676頁 2006年2月

===近三年(2010-2013)單篇論文===
◎期刊論文
*〈評《中國文學研究文獻要覽》(1978-2007)〉(川合康三主編)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0期 頁88-91 2010年3月
*〈越南儒學研究文獻目錄(與劉春銀合編)〉 中國文哲研究所通訊 第20卷第1期 頁181-257 2010年3月
*〈參考工具書「凡例」的編製與價值〉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第138期 頁6-9 2010年6月
*〈香港近五十年《詩經》研究述要〉 人文中國學報 第16期 頁385-430 2010年9月
*〈羅倬漢著作目錄〉 經學研究論叢 第18輯 頁43-48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10年9月
*〈香港近六十年《詩經》研究文獻目錄──附:澳門研究《詩經》篇目〉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0卷4期 頁167-192 2010年12月
*〈評《二十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索引》〉(王明根主編)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38期 頁326-331 2011年9月
*〈柳存仁教授著作目錄〉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1卷3期 頁35-115 2011年9月
*〈安井小太郎編纂經學入門書目的學術意義〉 經學研究論叢 第19輯 頁251-266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2011年11月
*〈陸深《儼山集》中的《詩微》研究〉 厦門大學國學硏究院集刊 第3輯 頁1-12 2012年7月
◎論文集論文
*〈史記所述儒家經典作者的檢討〉 經學研究論叢 第18輯 頁49-65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2010年9月;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頁1-24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2年12月;正統與流派─歷代儒家經典之轉變 頁37-57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3年1月
*〈劉兆祐先生與圖書辨偽〉 劉兆祐教授春風化雨五十年紀念文集 頁47-60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2010年9月
*〈黃永武先生編纂叢書的貢獻〉 2010黃永武先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嘉義縣 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頁1-9 2010年11月
*〈傳記之學的形成〉 先秦兩漢古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14-29 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1月
*〈經學百年的發展〉 《中華民國發展史・百年學術發展》上冊 頁49-80 臺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國立政治大學 2011年10月
*〈中國歷代經書帝王學 宋代編 導言〉 中國歷代經書帝王學叢書 宋代編 卷首 臺北市 新文豐出版公司 2011年12月
*〈屈萬里先生與圖書辨偽〉 偽書與禁書 頁1-22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
*〈臺灣商務印書館篡改《東方雜誌》重印本〉 偽書與禁書 頁69-94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
*〈呂思勉先生著作在臺灣的翻印及流傳〉 偽書與禁書 頁34-68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
*〈高亨先生著作在臺灣的翻印及流傳〉 偽書與禁書 頁109-124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
*〈張舜徽先生著作在臺灣的翻印及流傳〉 偽書與禁書 頁139-157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
*〈誰剽竊朱自清的著作〉 偽書與禁書 頁161-164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
*〈九本詩學入門書〉 偽書與禁書 頁165-168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
*〈趙景深《中國文學小史》在臺灣的翻印本〉 偽書與禁書 頁169-174 臺北市 華藝學術出版社 2012年11月
*〈中國經典權威形成的幾個原因〉 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頁25-46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2年12月
*〈中國經典權威消解的幾個原因〉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1 年第1期,頁1-7轉頁131 2011年3月;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頁47-63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2年12月
*〈中國經學史上簡繁更替的詮釋形式〉 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頁65-81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2年12月
*〈經學硏究的中心與周邊〉 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頁103-114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2年12月
*〈黎貴惇《群書考辨》研究〉 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 頁11-28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12年12月
◎會議論文
*〈民國時期的鄭玄研究〉 第四屆中國經學學術研討會論文,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合辦 2011年4月
*〈日本所藏中國經籍及其學術價值〉 第一屆東亞漢文文獻整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159-174 臺北縣三峽鎮 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2011年7月
*〈吳時任的正名與大一統思想—以《春秋管見》為例〉 越南儒學傳統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 河內 越南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2011年9月5日-6日
*〈楊慎對朱熹的批評〉 「朱子經學及其在東亞的流傳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美國鳳凰城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主辦 2012年5月6-8日
*〈太宰春臺的中國經書古義研究〉 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12年6月
*〈從《書經衍義》看黎貴惇的刑罰觀〉 越南儒學與近代東亞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12年10月4日

==參考文獻==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references>
</div>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22111628/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staff/Lin-Ching-chang.htm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現行研究人員簡介]
*葉純芳:〈經學史研究的總工程師──林慶彰教授〉,《[[國文天地]]》第28卷第12期(總336期,2013年5月),頁118-122。

{{DEFAULTSORT:Lin林}}
[[Category:经学家]]
[[Category: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Category:東吳大學教授]]
[[Category: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Category: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
[[Category:國立成功大學教授]]
[[Category:東吳大學校友]]
[[Category:七股人]]
[[Category:林姓|Qing慶]]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