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皇仁书院

增加 6,00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A28皇仁书院.jpg|thumb|right|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9A%87%E4%BB%81%E4%B9%A6%E9%99%A2&step_word=&hs=0&pn=1&…”
[[File:A28皇仁书院.jpg|thumb|right|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9A%87%E4%BB%81%E4%B9%A6%E9%99%A2&step_word=&hs=0&pn=1&spn=0&di=204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241147251%2C3031134474&os=3836932506%2C1234975159&simid=3567270961%2C354169303&adpicid=0&lpn=0&ln=329&fr=&fmq=159592255484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529%2Fc5d6ad3e2a0747f887cc27222f0abec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iwp15p_z%26e3Bv54AzdH3Fy7sjAzdH3F89nl8nd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皇仁书院]](Queen'sCollege)是香港最早的[[官立中学]],也是香港著名的[[男子中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中文校训是“勤有功”,而拉丁文校训则是"Labor Omnia Vincit"。

中文名: 皇仁书院

外文名: Queen's College

前 身: [[中央书院]]

性 质: 官立中学

==书院历史==

皇仁书院前身是创立于1862年的中央书院(The Central School),孙中山曾于此上课。校舍坐落于中环歌赋街,
史钊域博士担任首任校长。当时他还兼任学校督察一职,直至1879年3月香港政府另行设立教育部门管理香港学校为止。有别于现时绝大部份学生来自本地,当时中央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各地,主要研究中国经典。

1884年4月26日,当时港督宝云主持了中央书院新校舍的奠基仪式,孙中山先生也有出席。到了1889年,位于中环鸭巴甸街及荷李活道交界的新校舍启用,校名更改为维多利亚书院(VictoriaCollege)。新校舍是当时香港最大的校舍。1894年,校名再更改为皇仁书院,一直沿用至今。当时该校主要教授算术、文法及常识等科目,为19世纪末的香港所罕见。由1920年代起,该校开始展现其优秀的学术及体育成就,广为公众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攻占香港。皇仁书院于1941年底被逼停办。校舍初时成为日军总部,其后完全毁于战火,仅留下两支大炮和中央书院第二任校长胡礼的雕像上半身。

战事完结后,皇仁书院在1947年起曾于坚尼地道的临时校舍重开。1950年9月22日,位于铜锣湾邻近维多利亚公园的现址的校舍,由当时港督葛量洪揭幕,并于同日正式启用,沿用至今。2012年为皇仁书院建校150周年庆。

==成就==

所有学生均被分配至8个学社中的其中一个。学社制度于1950年代由威廉臣校长所创立,分别为Dealy、Steward、Wright、Kay、Crook、Tanner、De Rome和School,其后School House在威廉臣校长离任后改为Williamson House。各社以皇仁书院最早和有贡献的8名校长命名。学社于水运会、陆运会和其他社际比赛中互相竞争,鼓励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够融洽共处。此外,皇仁书院各个校队经常参予校际比赛,而且屡获殊荣。

皇仁书院设有38个不同类型的学会,类型分别有体育、康乐、宗教、社会服务及学术范畴。多元化的学会选择,令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不少学会会联同其他学校举办联校活动,扩阔学生视野。部份更积极投入公益慈善,帮助社会有需要的一群。

皇仁书院学生于学术上的成就备受不少香港人认同。在香港会考,皇仁书院是香港产生最多“十优状元”(应考的10科全部取得A等成绩)的学校。由1990年至2005年期间,皇仁书院已累积产生了42个“十优状元”。单2003年一届,少于200个皇仁书院中五学生中,已合共取得455个A等成绩,人均取A数目是全香港最高。

==校歌==

Hail Alma Mater! Long life to Queen's College,

Kindly instructor and guide of our youth.

Lighting the land with the bright beams of knowledge,

Teaching thy children to reverence truth!

Bound in close brotherhood all thy collegians,

Cherishing memories tender and strong.

Scattered asunder in various regions,

Q.C.'s and O.Q.C.'s join in the song.

Q.C.! Q.C.! Q.C.! Q.C.! Q.C.!
In that cry what a magic is found.

Let us roll out the glorious sound:

Q.C.! Q.C.!

敬礼我母校!欢呼祝福千岁,教诲少壮勤勉自持。

增辉香江,点起知识的光柱,同学共勉尊师的真理!

校内共砚、日日共聚像兄弟,存皇仁精神长怀念你。

他方高飞即使分开千千里,同学校友相知歌声里。

Q.C. Q.C. Q.C. Q.C. Q.C.!

这句欢呼声充满传奇。

愿同侪高唱光辉之句:Q.C.! Q.C.!

==历任校长==

[[史钊域]](Dr. Frederick Stewart, 1862年 - 1881年)

[[胡礼]](Dr. G.H. Bateson Wright, 1881年 - 1909年)

[[狄烈]](Mr. T.K. Dealy, 1909年 - 1918年)

[[丹拿]](Mr. Bartram Tanner, 1918年 - 1925年)

[[Crook]](Mr. A.H. Crook, 1925年 - 1930年)

[[狄隆]](Mr. F.J. de Rome, 1930年 - 1939年)

[[Mr. M.G. O'Connor]](1939年 - 1941年)

[[Mr. L.G. Morgan]](1947年)

[[Mr. J.J. Ferguson]](1947年)

[[威廉臣]](Mr. H.N. Williamson, 1947年 - 1961年)

[[Mr. K.P. Cheung]](1961年 - 1964年)

[[Mr. F.C. Gamble]](1964年 - 1965年)

[[Mr. J. Stokes]](1965年 - 1970年)

[[Mr. R. Huang]](1970年 - 1973年)

[[Mr. W.Y.L. Cheng]](1973年 - 1976年)

[[Mr. T. Yung]](1976年 - 1982年)

[[赵东成]](1982年 - 1987年)

[[江绍忠]](1987年 - 1994年)

[[李家鸿]](1994年 - 2000年)

[[张林丽琼]](2000年 - 2003年)

[[李乐然]](2003年 - )

==视频==

皇仁书院创新科技学会 Beets 3D 打印机工作坊 - 仅供内部使用

{{#ev:youku| XMzExNTQyMzU4OA | alignment=center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8,0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