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小仙坛窑址

增加 8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小仙坛窑址 ''' ,位于上浦镇石浦村北200米。面积约800平方米,窑炉破坏严重。产品制作规整, [[ 质量 ]] 甚高。器形以碗为主,兼有壶、洗、罐等。胎质致密,胎色灰白,釉色青绿。器表饰蓖纹、席纹、水波纹、弦纹等。窑具有垫饼、喇叭形支座等。小仙坛窑址的发现表明早在 [[ 东汉 ]] 时期成熟的瓷器已在浙江烧造成功。
==文物遗存==
在小仙坛窑址至今未采集到完整的器物,从已采集到的瓷片标本看,产品有罍、罂、洗、 [[ ]] 、碟、罐、钟、 [[ ]] 、瓿、大盘、五管瓶等。其中以 [[ ]] [[ ]] 、洗、 [[ ]] 、钟等数量较多,碗、碟之类相对较少,纹饰以拍印的几何纹、刻划的水波纹为主。
罐:尖唇,直口,高领,溜肩,弧腹,平底微内凹,有的肩部置对称的四只圆条形横耳,划两条凹弦纹,胎灰白,质地细腻坚硬。施青釉,近底处无釉,釉光滑、晶莹, [[ 玻璃 ]] 质感很强。
罂:盘口,平唇,粗颈,广肩,扁圆腹,低圈足,肩部划弦纹置环形直耳,耳面印杉叶纹。施青釉。
[[ ]]:盘口,粗颈,广肩,扁圆腹,底部置喇叭形高圈足,圈足外壁有两道凸棱.胎灰 [[ 白色 ]] ,质地细腻坚硬,烧结度好。施青绿或青灰色釉。
[[ ]]:直口,弧腹平底,底比腹壁薄,故内底与腹壁有明显界限。
钵:形似碗,有的直口,有的微敛,外壁腹上部饰弦纹。
盘:器形很大,圆唇,口微外撇,平底,外壁露胎,内壁划多道弦纹和 [[ 波浪纹 ]] ,施 [[ 青釉 ]] ,是 [[ 耳杯 ]] 的承盘。
罍:溜肩,平底,腹上部鼓出,下部向内斜收,敛口宽平唇或直口短颈,器型高大,因拉坯胚成型较难,都用泥条盘筑法做成: 外壁拍印布纹、窗棂纹、 [[ 三角形 ]] 纹或蝶形纹等。门部和外壁施青袖。
碗:有两种式样,一种口缘细薄,深腹平底,碗壁圆弧呈半球形;另一种口微内敛,浅腹平底,器型细小,施青袖。
洗:向外折山成宽唇,弧腹平底,有的唇面划小波纹,腹外壁饰宽弦纹和贴铺首。
小仙坛瓷片标本经 [[ 中国科学院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测定,烧成温度高达1310·C土20·C,说明这时候的高温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于烧结温度高,因而瓷胎叩之有 [[ 金属 ]] 声,吸水率最低仅为0.16%,是同一时期 [[ 瓷器 ]] 的最低数据. 显气孔率为O. 62%,透光性好, 0.8毫米的薄片己可微透光,抗弯强度达710公斤\\.米2,超过同时测试的康熙厚胎青花觚(650公斤/厘米2)和康熙厚胎五彩花觚( 700公斤/厘米2)的抗弯强度。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小仙坛的青瓷产品己达到或超过现代日用瓷的标准
112,4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