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名觉

增加 13,28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名觉 | 外文名 = Ming Cho Lee | 图像 = File:李名觉.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名觉
| 外文名 = Ming Cho Lee
| 图像 =
[[File:李名觉.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8E%E5%90%8D%E8%A7%89&step_word=&hs=0&pn=21&spn=0&di=2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664644490%2C4191104867&os=3264620573%2C752071418&simid=4181888131%2C411593342&adpicid=0&lpn=0&ln=103&fr=&fmq=159611515870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1.gtimg.com%2Fzj%2Fpics%2Fhv1%2F24%2F131%2F1266%2F82355079.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z3_z%26e3Bqq_z%26e3Bv54AzdH3FwAzdH3Fda8nad8bAzdH3Faaa8lb_z%26e3Bip4&gsm=16&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9D%8E%E5%90%8D%E8%A7%89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 图像说明 = 著名华裔舞台设计大师
| 出生日期 = 1930年10月3日
| 出生地点 = 上海市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美国
| 别名 =
| 职业 = 舞台设计
| 知名作品 = 《伊蕾特拉》
}}

'''李名觉''',[[浙江]]宁波北仑小港人,现为[[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华裔舞台设计大师<ref>[http://www.chinanews.com/n/2003-03-07/26/279749.html 华裔舞台设计大师李名觉荣获美“国家艺术奖章” ],中国新闻网, 2003-03-07</ref>,被誉为"世界当代舞台设计之泰斗"和"美国舞台设计界的一代宗师"<ref>[https://3g.163.com/coop/pandareader/lady/14/1103/12/AA4K825R00264MK3.html 舞台设计大师李名觉作品鉴赏 ],网易, 2014-11-03</ref>。

1930年出生于[[上海]],18岁随家人迁居[[香港]],19岁赴美求学。他自小随母亲看戏、听歌剧和音乐会,由此步入戏剧艺术的殿堂。他曾师从美国一流舞台设计大师乔·梅尔金纳,长居纽约。毕业后就任美国耶鲁大学舞台设计系主任<ref>[http://www.myaroundworld.com/index.php?a=show&c=index&catid=37&id=455&m=content 毕业于耶鲁的世界舞台设计大师—李名觉 ],环球文化教育艺术网</ref>。

作为当今世界舞台设计领域"泰斗级"人物,李名觉的舞台设计艺术被称为"标示出美国舞台设计史上的转折点",影响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以及整个世界的戏剧界,是一个时代舞台艺术的象征,曾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及人文奖"、"美国总统杰出贡献奖"以及百老汇"托尼奖"。 在1985年出版的《美国舞台设计》(American Set Design)专书中,评价了当代最杰出的十位舞台设计家,其中除了李名觉之外,还有五位出自李氏门下。

==个人经历==
1930年10月3日出生于上海,父亲是1919年耶鲁大学的毕业生,舅父是1918年的耶鲁大学毕业生。1949年,19岁,高中辍学后,10月时搬到加州,一开始在洛杉矶的Occidental College当艺术学生,﹙是全校900人之中3位华人之一﹚此时他开始发展对舞台和戏剧的兴趣。在UCLA毕业一年后,李名觉搬到纽约工作,曾师事美国一流的舞台设计大师乔·梅尔金纳。他的第一个舞台设计作品是1962年百老汇的The Moon Besieged。

李名觉与戏剧舞台的缘分,似乎是母亲赋予而与生俱来的。母亲唐瑛是沪上名媛(其父唐乃安为上海著名西医),曾就读于上海最贵族化的基督教会中西女塾,学业优秀,又漂亮大方,而且多才多艺,酷爱昆曲,能唱擅演。1935年秋,唐瑛还登上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场)的舞台,用英语演出了京剧《王宝钏》,艺惊四座,在上流社会传为美谈。李名觉尚在襁褓之中,就开始随母亲出入剧院,耳濡目染,虽然什么也不懂。

1947年,李名觉一家由上海迁到香港。在这里,叔父李祖永成立了永华电影公司。那是香港第一家规模较大﹑设备较现代化的电影制片机构,拥有全套电影摄影、录音、冲洗设备,包括背景放映机。于是,李名觉又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永华旗下聚集了不少中国第一流的编、导、演电影的人才,他却格外钦佩为背景搞设计制作的幕后英雄。

1949年,李名觉入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电影艺术,但最终他选择了舞台设计这个专业。其父李祖法先生,早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归国后从事人寿保险业,对艺术没有感觉,对儿子的选择不表赞成--舞台设计能有什么出息?然而,名觉坚定不移,要走自己的路。

1954年,李名觉刚从大学毕业,他就直奔纽约。纽约是一座会让所有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城市,任何一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都有可能在这里一举成名,但前提是需要一块敲门砖。李名觉举目无亲,哪里去找这块敲门砖呢?他冥思苦索,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世纪灯光公司的经理埃迪·柯克来校作舞台灯光的讲座时,曾对学生们说过:"如果你们有谁到纽约,可以来找我。"于是他试着给柯克打了个电话。不料,柯克果然没有食言,不仅接见了他,而且像"伯乐"一样,推荐他进入设计大师乔·梅尔齐纳的工作室学习。

1962年,李名觉回到纽约,为歌剧《围困月亮》(《The Moon Beseiged》)设计布景获得成功。不久,李名觉应著名戏剧导演﹑演出人约瑟夫·帕普之约,担任莎士比亚戏剧节首席舞台设计,为戏剧节设在曼哈顿下城的公众剧院以及每年仲夏在中央公园德拉克特剧场的演出设计布景。这是李名觉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此后10年,他一共设计了20多个作品,包括莎翁戏剧及希腊悲剧,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1970年他的舞台设计作品Billy第一次被百老汇声誉最高的东尼奖提名,1983年,他以Patrick Meyer编剧的K2的舞台设计获得东尼奖。此后他长居纽约,并陆续赢得相当多大奖。包括美国总统杰出贡献奖、2002年的美国国家艺术及人文奖等。在美国仅有4位亚洲人获得国家级艺术类奖章,其中包括李名觉和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李名觉的夫人是英国人贝茜·蕾伯特Betsy Lee。

梅尔齐纳是二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舞台设计家,一直活跃到1976年去世。他善于从剧本的内涵出发,吸取生活中某些因素,艺术地加以运用,而且能避免重复,每次运用都有新的创意。她一眼就看中了李名觉,悉心传授他的这种设计理念。而李名觉则象海绵吸水般地学习探索,从1954年到1958年,他边学习边实践,设计的作品有《The Most Happy Fella》、《Happy Hunting》、《The Square Root of Wonderful》、《Silk Stockings》等,短短四年,受益无穷。梅尔齐纳十分器重这位聪明勤奋的中国人,在有生之年始终给予帮助。

古人云"三十而立"。李名觉也在那时辞别恩师,独自到巴尔的摩一家歌剧院(Peabody Institute of Music)担任常驻舞台设计。在那里,他为《Whoop-Up》、《A Loss of Roses》、《There Was a Little Girl》、《The Best Man》等9个剧本设计了舞台背景和灯光。1961年,李名觉还兼职为旧金山歌剧院的舞台搞设计。不料,这份兼职竟培养了他对歌剧的特殊感情。

李名觉的舞台设计作品内容包括有相当多百老汇,芭蕾舞和古典及现代剧,如奥塞罗、马克白、等待戈多、玻璃动物园、喜福会以及云门舞集的红楼梦九歌家族合唱等。

==社会评价==
艺术大师李名觉,是小港李家第五代中成功转型而又最具国际影响者。他执著于当时无人看好、父亲反对的舞台设计,最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舞台设计家之一。其风格几乎影响了所有美国的戏剧舞台,因而荣获"美国国家艺术及人文奖"。这是美国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由美国总统亲自授予那些对美国艺术创新及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士。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李名觉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8E%E5%90%8D%E8%A7%89&step_word=&hs=0&pn=32&spn=0&di=111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061081849%2C58655025&os=2644847222%2C953264705&simid=3389594636%2C257408850&adpicid=0&lpn=0&ln=103&fr=&fmq=159611515870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cnnb.com.cn%2Fpic%2F0%2F02%2F06%2F82%2F2068205_95283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jof_z%26e3Bvggk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fyfpj4AzdH3Fda88AzdH3FamAzdH3FabAzdH3Faamlcbldd_z%26e3Bfip4s&gsm=2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1/06/08/006958922.shtml 图片来源宁波网]]]
| 图像说明 = 李名觉大师
}}
舞台设计离不开绘画,在学校里,李名觉的油画成绩平平,但水彩画颇为出色,这也许是天赋使然,也许是童年时代曾经跟着国画大师张大千学过两年,打下了一定基础。南加州大学的学生非常活跃,经常组织各种演出,名觉就为他们设计布景并绘制,这方面的艺术天赋初露端倪。而学校组织的一次并不显眼的讲座,则又为他走上这条道路提供了契机。

2003年,李名觉获颁"美国国家艺术及人文奖"。该奖项是美国艺术家的最高荣誉,由美国总统授予那些对美国艺术创新及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士。李名觉的贡献,在于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新的舞台设计风格,在他的影响下,美国的舞台设计才从最初的二度平面发展为雕塑型的立体形式。在美国国家艺术及人文奖历史上,仅有4个亚裔人士获奖;其中三个是中国人;而三个中又有两个是宁波人---李名觉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这不能不说是宁波人的骄傲。3月6日下午,李名觉和其他几位艺术家一起在白宫出席颁奖仪式,并携家人和总统布什一家合影纪念。这一刻,又为小港李家百年史册增添了光辉一页!

==个人作品==
李名觉的成名作《伊蕾特拉》(《Electra》,1964年)即为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而设计。这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为了突出希腊悲剧精神,李名觉把整个演区设计成六角形的平台和台阶,后边三面围着三块断缺的墙壁,墙壁已经破损,但它的厚度,它的凹凸立体感,石头的沉重质感,都给观众一种历史年代感,也散发着悲剧的气氛。墙壁正中是双扇大门,左右两边是两块空缺,代表着古希腊"更衣棚";正面墙上的三扇门,是悲剧演出的必要出入口。而支撑这道风景线的,便是李名觉首创的立体构架。总之,布景很单纯,也很强烈,弥漫着古希腊悲剧的情调,观众在布景与演员之间可以感觉到一种张力。《伊蕾特拉》的设计,为李名觉第一次赢得了"马海仑奖"(Joseph Maharam Award)---这是在1965年,后来他又曾三次获得这项美国设计界的大奖。

在追求艺术的尽可能的完美上,李名觉永远是孜孜不倦、执着不懈的。1974年为《包瑞斯·郭德诺夫》演出设计布景时,他为了彻底理解穆索尔斯基的强有力的震撼人心的音乐,竟然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最后,他正是从音乐中找到了设计的形象钥匙,并且从这个设计中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满足。李名觉最喜欢歌剧,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歌剧设计的艺术奥秘。他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朱丽雅德歌剧院、纽约市立歌剧院和旧金山歌剧院等设计过许多演出。除了《包瑞斯·郭德诺夫》,还包括《清教徒》、《科文奇纳》、《杜兰朵公主》等名作。1980年,由于李名觉对歌剧设计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国家歌剧院特别奖,后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会杰出艺术家奖<ref>[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3-05/09/content_596012.htm?div=0 李名觉获美国戏剧界最高荣誉奖 ],宁波晚报, 2013-05-09</ref> 。

1982年,李名觉又凭借为阿伦纳剧院演出的《K2》的设计---用泡沫堆了一座高达12米的蔚为壮观的立体山--捧得了百老汇声誉最高的"托尼奖"。这是美国剧联于1946年设立的戏剧界最知名的奖项之一。它以美国著名女演员兼导演安东尼·佩里的名字命名,每年由600名专家投票评选,相当于今天电影界的奥斯卡奖。其实,早在12年前,李名觉就以舞台设计作品《Billy》获得托尼奖提名,当时仅以微弱的差距擦肩而过。真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李名觉终于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华人。

==参考来源==
[[Category:艺术家]]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