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越

增加 24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分布==
山越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境内山贼式武装集团的统称。因往往占山为根据地,故亦称“山民”。山越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又因“山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 <ref>[https://www.doc88.com/p-995317210628.html 简析孙吴时期安徽境内的山越],道客巴巴 , 2012-11-19 </ref> 。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集团,其首领有“帅”、“大帅”、“宗帅”等诸多称谓,对于中央封建政权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翦伯赞著《中国史纲要》中称,山越分布在“长江以南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内。”白翠琴亦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史》中指出,山越“主要分布于吴郡、会稽郡、新都郡、鄱阳郡、丹阳郡、东阳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衡阳郡、长沙郡、始安郡、桂阳郡等东吴的扬州诸郡和曹魏的庐江郡。总之,三国时山越分布范围东及于海,西达湘江,北抵长江,南邻交州,相当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福建等省的部分山区”。何光岳指出山越“分布于古代扬州区域内的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新都、鄱阳等郡,即相当于今长江以南的皖、苏、浙、赣、闽等省交界的山区丛林地方”。可以看出关于山越的分布状况的研究分歧不大,基本上是维持在今长江以南的皖、浙、赣、闽等省的交界地带。
==来源==
关于山越的来源和族属,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翦伯赞和一些史学家认为“山越人是秦汉时期南方越人的后裔”,其中又有:①山上土著说、②吴越遗民说、③汉武帝迁闽瓯逃亡说等。唐长孺等史学家则认为“山越即山民 <ref>[https://www.douban.com/note/66046721/ 关于山越人的几种说法],豆瓣, 2010-4-2</ref> 、宗部“,与普通汉人无异,占山为匪,或是久居山中避乱的普通汉人后裔,如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描写的类似。种种说法不一。但山越作为一个广阔五省的分散武装集团,单一来源的可能性很小,更多是兼而有之,其中固有当地土著,同时也有上山为匪的普通汉人,亦有外部迁入的百姓。
东汉末年,吏治混乱,牧野割据,兵连祸劫,劳动人民为避战乱,逃入深山,有的豪强大族也往往合宗入山,甚至发展成匪盗。如在北方的徐无山中,田畴率其宗族,且耕且守,数年间发展至五六千家,还自立法度;又如关中山贼山郑甘、庐水等。这在三国时期是普遍的现象。在孙氏统治下的江南,山越、山贼、山民、宗部等词也时常互用,甚至将不服从孙吴统治的其他农民反抗势力也一概称为山越、山贼,如严白虎、祖郎、太史慈等。
 
==参考文献==
110,2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