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2
次編輯
變更
闽中语
,無編輯摘要
'''闽中语''',又称闽中话,是通行于[[福建省]]中部山区部分县市的一种[[闽语]]。使用闽中语的人主要在福建中东部的三明市市区及其管辖下的[[永安市]]和[[沙县]]。在[[中国大陆]],闽中语被当做汉语的一种方言,因此又被称为闽中方言。
闽中语可以分为三明话(旧称三元话)、[[永安话]]、[[沙县话]](沙阳方言)三种方言。古代以沙县话为代表方言,今日则以永安话 <ref>[https://www.sohu.com/a/242726216_173180 福建八大最难懂的方言!永安话仅排第五,永安人表示不服 ],搜狐,2018-07-22</ref> 为代表方言。闽中语使用人口低于100万,是闽语支中使用人数最少、适用范围最窄的一种[[语言]]。
==历史==
同其他闽语一样,闽中语也脱胎自[[古代汉语]]。昔日,福建中部一带隶属于建安郡。425年([[南朝]]宋元嘉二年),分延平(南平)南乡地立沙村县(今沙县),仍隶属于建安郡。因此闽中语与闽北语关系很密切。
昔日,沙县这一带的行政中心,因此当时的闽中语以沙县话 <ref>[http://www.fjsx.gov.cn/zjsx/mfms/200807/t20080724_483095.htm 说说沙县话 ],沙县人民政府,2008-07-24</ref> 为代表方言。1452年,沙县人邓茂七起兵反抗[[明朝]]统治,被朝廷镇压,沙县人口大量减少,新兴的永安县(今永安市)逐渐取代沙县的位置,成为当地的行政中心。今日的闽中语,以永安话为代表方言。
闽中语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仅流通于[[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三地,相对于四周的语言是弱势语言。自20世纪50年代起,外省和操其他闽语的大量人口流入三明,使闽中语受到巨大冲击。再加上三明市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今日能够流利使用闽中语的人已经为数不多。